发布时间:2024-11-24 22:28:57 来源: sp20241124
人工智能(AI)作为前沿技术,在众多技术创新中展现了显著的“头雁效应”。
人工智能不仅推动了从局部探索到全面发展的转变,还实现了从试点应用到赋能各行各业的飞跃。一旦人工智能成功开辟出一条将技术创新转化为实际应用进而真正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的道路,其他新技术也将能够借鉴或模仿这一模式,共同促成一个积极的发展态势。
当前,打造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高地已成为各地发展AI产业的重中之重。截至9月18日,年内苏州市、深圳市、杭州市、郑州市等多地均围绕人工智能产业布局发布了新政或新举措。从内容上看,不少地方将拓展应用场景作为关键内容予以安排。
例如,苏州市人民政府官网于9月16日发布消息显示,《苏州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应用高水平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行动方案》《苏州市关于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制造业”的若干措施》已发布。此前,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印发的《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方案》提出,“深化全域全时全场景应用,打造场景应用先锋”。
“应用是技术创新改变现实生产生活的必要环节。应用场景的拓展,实际上正是AI技术向各行各业的持续渗透,是人工智能与生产、服务等各类具体场景的融合。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健康、金融服务等领域的运用日渐成熟,不过整体上,其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业内企业与从业人员仍在为挖掘应用潜能、探索更多稳定盈利模式而努力。”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区块链与数据要素专业委员会主任陈晓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上述局部与整体的差异性,是人工智能应用潜能释放过程中一个较为鲜明的特征。如何理解这种差异性?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行业特性决定了AI技术应用的深度与广度,不同行业对人工智能的接受度和具体应用方向存在差异,因此,人工智能技术在与不同行业融合的时候,其时间线与进度各有不同。“值得关注的是,市场需求是推动AI技术应用发展的关键动力。局部应用往往聚焦特定功能或流程优化,相关需求具体且迫切;整体需求潜能的释放所涉内容则更加宏观,需要长远规划。”
市场需求带动融合走深走实,在制造业领域体现得较明显。伴随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消费者对多元化和高质量产品的追求日益增加,促使制造业从提供传统加工服务向高端制造转变。制造业企业要向消费者提供更多增值服务,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就不得不提升制造能力。因此,制造业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参与制造全过程的需求持续提升。
与之对应,今年以来,推动AI技术与制造业不断融合是多地挖掘人工智能应用潜能的关键方向之一。例如,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天津市工业技术改造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推动人工智能、5G、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在制造环节深度应用,形成一批虚拟试验与调试、工艺数字化设计、智能在线检测等典型场景”。
信息通信专家陈志刚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制造业与AI技术融合不仅能提升劳动生产率、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还能催生一批新兴产业。在二者深度融合的未来,人工智能将覆盖制造业的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全流程,刚性生产可能在AI技术的驱动下更加柔性,智能制造机床将会大规模普及,协助制造业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更加高效地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需求。
谈及未来,陈志刚表示,除各地政策支持外,企业应发挥好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提升AI技术供给能力,积极参与智能制造标准和规范的制定。此外,建议企业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参与智能制造项目课题和调查研究,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落地。
(责编:杨曦、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