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1 22:59:50 来源: sp20241121
长寿区龙河镇保合村水街景观。 袁志龙摄(人民视觉)
长寿区邻封镇邻封村的农民新居坐落在万亩柚林中。 廖 涛摄(人民视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扎实做好乡村规划建设和社会治理各项工作。
乡村规划是乡村建设的施工图,有了规划,乡村建设才有章法、有规矩。近年来,重庆市不少地方通过规划师先行“把脉”、乡亲们群策群力、项目库保障时序等举措,积极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确保各项建设依规有序开展。
——编 者
蜿蜒流过的蔡家河清澈见底,潺潺河水中不时有小鱼小虾游过。不远处的山坡上,柑橘挂满枝头,飘来阵阵清香。
又到当地柑橘成熟的时节,漫步在重庆市长寿区龙河镇保合村,不时同游客擦肩而过。“以前村里只有一家副食店,如今随着游客增多,村里陆续建起27家民宿,生意不错。”保合村党支部书记刘青松说。
这新气象正符合保合村乡村规划中描绘的模样。2018年以来,重庆市、区县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重庆市城市规划学会联合开展规划师下乡服务工作。在长寿区,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22名规划师驻村实地调查,与村干部、村民共同编制村庄规划,并推动规划落地落实。
一批驻村调研的规划师
空间梳理,寻找发展突破口
以前的保合村是啥样?村里的老人都还记得:破旧的屋子、泥泞的人行道,一到夏季,蔡家河臭气熏天……
初至保合村,高级工程师、注册规划师胡鹏见到的就是这样的景象。但作为承担龙河镇所辖村规划编制工作的规划师,胡鹏觉得保合村发展潜力大,值得挖掘:“这里北邻渝宜高速合兴出口,南距渝万高铁长寿湖站不过几公里,距离附近较知名的风景区不过10多分钟车程。地理位置很是优越。”
空间梳理是规划师工作的第一步。来到保合村后,胡鹏和同事们通过驻村调研,与村民们面对面交流,收集的资料涵盖自然禀赋、历史沿革、社会经济、村民们的实际需要与发展诉求等方方面面——
看地理位置,毗邻城区;看自然资源,有溪流穿过,水资源丰富,柑橘产业园成片;看文化,村里有4处清代时期古建筑……
走遍全村40多个院落,依托村里“一分村落、四分田园、五分橘林”的自然格局,一张规划图在规划师们的脑海里成形。
从人居环境整治入手。灰瓦白墙,色彩协调,院落内的公共设施尽可能覆盖更多周围村民……依托保合村自然村落布局与传统村落肌理,分类施策,改善村落环境。同时,整治省道、环线公路、过境铁路带环境和蔡家河水廊。由内而外的风貌整治使保合村的村容村貌得到提升。
要保留村落原有风貌。蔡家河岸边郁郁葱葱,这里藏着规划师们的巧思。“整治岸线时,我们尽可能保留本土原生植物,与自然岸线相结合,原汁原味。”胡鹏说。
为乡村产业发展谋局。依托毗邻长寿湖景区的区位优势,引导产村景融合发展。通过区域乡村建设用地平衡测算,确定保合村340亩产业用地,并通过探索符合本地乡村实际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指标控制体系,为建设项目设置适宜的控制指标。目前,已经陆续建成了君子山居民宿等项目。
一张乡亲们能看懂的规划图
群策群力,发挥村民主体作用
规划能落地,少不了村民们出谋划策。
一开始,开村民大会,规划师拿着标注着红、黄、绿颜色的线和图案的规划图给村民看,老乡们都摸不着头脑:“这是个啥哟?我们看都看不懂。”
胡鹏和同事们想了想,把实景图贴在了规划图上,一一作说明。
“这里规划了电力走廊,两边50米之内不能有建筑,涉及的村民小组有……”
“这里标出来的红线,之后建筑需要往后退10米。”
“大家看这片橘林,照片上显示的是未来规划的样子,产业需要这样发展……”
“这个看起来就对头了,大家都晓得保合村未来要怎么发展,也方便我们更好地给其他群众解释。”保合村4组70多岁的老党员左寿山说。
说村民听得懂的话,画百姓看得懂的图。不仅在龙河镇,在对万顺镇东风村进行规划时,规划师彭鑫做出了村里的三维影像图。哪些是空房可以做民宿,哪里是山地可以发展徒步旅游,哪里是滑坡易发生点、不能建民居……种种规划细节,在这张图上清晰可见。
彭鑫拿着图给村民们看时,几名年长的村民说:“你们设计的这个房子没有我们东风村的特色,我们这里的老房子也不丑咧!”村民们又带着规划师看了几处传统的民居,川东特色风貌给规划师留下深刻印象。后来,他们修改规划图,对文旅项目的建筑进行了本土化设计。
这样的事情并不鲜见。村民看得懂,就能提供更多建议。“能不能在小溪的桥上搭个棚子。我们搞个集市,到时候游客多了,生意肯定好。”保合村村民的这条意见,经过查勘、征询后,也被胡鹏和同事们纳入规划图。
一个保证建设时序的项目库
循序渐进,谋求乡村长远发展
一张蓝图绘到底,离不开规划中的长远谋划。
在为东风村进行规划时,彭鑫和同事们最先要解决的是村民的急难愁盼,如交通成本高、饮水难等,这些成为规划项目清单中最靠前的解决事项。
“乡村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保证建设时序,确定先建什么、后建什么,才能让乡村规划按部就班落地。”彭鑫说。
在规划师的帮助下,乡村构建起基础设施项目库,建设时序有了依据。
如今,村里发展新产业时,总要先拿出规划图来看一看。选址云台镇八字村的“清迈良园”农文旅生态园,起初建设需求很大,既有水库又有酒厂。负责人李宁告诉记者,在和规划师沟通后,规划师提供了项目建设时序清单。“按照规划和村庄本身的生态布局,我们形成了先以农业为主的建设思路。”李宁说。
乡村规划,还需为村庄未来发展留足空间。
在东风村,规划师为村庄预留了包括村内道路和院坝在内的空间。本村人李文云回乡创业、建设村史馆时发现,正是这些预留空间,可停放30余辆汽车,提高了村史馆的游客承载力。
在保合村,已有近10家农业企业入驻,形成集柑橘采摘、洗选、包装、加工于一体的柑橘产业链条。配套设施正按照时序逐步落地,当地柑橘产业衍生出观光体验、研究学习、餐饮娱乐等多元产品。
据介绍,长寿区已完成221个行政村的规划编制,2018年至今共保障67处乡村基础设施和乡村产业用地,为补足基础设施短板、发展乡村产业提供有力支撑。“接下来,我们将以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抓手,以乡村规划创新实践为切入点,聚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重庆市长寿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说。
本期统筹:张佳莹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22日 04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