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家精神更可感

发布时间:2025-01-07 17:29:59 来源: sp20250107

原标题:让科学家精神更可感

“就算搭上我这条命,航行器也一定要回收,绝密数据绝不能沉睡在海底!”10月15日,西北工业大学原创话剧《大国之蓝》在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上演,当剧中角色冯志远念出这段台词时,台下响起热烈掌声,不少观众在幕布落下后偷偷抹起了眼泪。

当日,由中国科协等单位主办的“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宣传工程”山东汇演活动启动,《大国之蓝》作为首场演出剧目精彩上演。活动将持续至10月24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同济大学、浙江大学还将分别带来《大地之光》《国之英豪》《求是魂》等科学家主题剧目,以话剧形式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科技创新文化。

以优秀作品培育报国情怀

《大国之蓝》以“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西北工业大学“自主水下航行器”教师团队为原型,讲述了科研工作者矢志报国的感人故事。

借助话剧弘扬科学家精神,《大国之蓝》并非西北工业大学师生的第一部作品。此前,《华航西迁》《寻找师昌绪》等师生原创话剧作品已在校内外多次上演,反响热烈。

《大国之蓝》文学策划人、西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孙瑜认为,弘扬科学家精神的艺术作品,要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都看得懂,话剧是最合适的艺术形式之一。

一部话剧从策划、排练到上演,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时间,许多学生的理想信念在这一过程中得到重塑。

在话剧《寻找师昌绪》刚刚排演时,曾有一位航空学院的同学找到孙瑜。“他说研究生打算去学金融,不学航空了,他不理解老师们说的‘情怀’是什么意思。”孙瑜则告诉学生,“先排练,排完或许你就明白了。”

几个月的时间里,为了走进人物内心,学生们与科学家深入对谈,撰写人物小传,反复揣摩人物内心。演出结束后,这位同学又找到孙瑜,“他对我说他明白情怀是什么了,研究生选择继续学习航空专业。我特别感动,这就是我们创作话剧的意义。”孙瑜感慨道。

在《大国之蓝》中饰演孙乐业一角的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2021级本科生孙平宇告诉记者,为了能更深入地理解角色,他们与科学家曾多次面对面交流。“有些故事,我在新生入学时其实听过,但是当亲历者面对面跟我讲起来的时候,那种感受是非常不同的,带给我很大震撼。”孙平宇说,参演这部话剧大大加深了他对科学家精神的理解。

用真实故事打动更多观众

一部话剧作品要引起广泛共鸣,打动更多的人,从选题到角色塑造,离不开精益求精的构思和设计。

谈及《大国之蓝》以科学家群像作为选题初衷时,西北工业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教授、《大国之蓝》编剧郑欣说,创作团队希望讲述那些就发生在同学们身边、离当下时代并不远的故事,以此拉近和同学的距离,让科学家精神更可感。

在人物角色创作时,团队努力避免高大全式的人物塑造让观众产生疏离感。“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有脆弱的一面,科学家也不例外。我们想刻画真实的科学家形象,描绘他们在面对磨难时的内心,以及他们是如何克服困难的,这对学生更有启迪意义。”郑欣说。

一位在齐鲁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读研究生的同学告诉记者,他对剧中人物在科研攻关中遇到的挑战很有共鸣,“他们演得很真实,我做实验失败时也很崩溃。看到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回收绝密数据,我特别感动,同学们都看哭了。相比之下我们遇到的一点挫折都算不了什么。”

孙瑜告诉记者,如今不仅有学校层面创作的科学大师剧,许多学生演员在回到自己学院后,也带着学弟学妹挖掘起自己学院的科学家故事,排演属于学院的话剧作品,科学家精神正借助话剧这一形式不断发扬传承。

(记者 都 芃)

(责编:郝孟佳、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