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8 07:30:48 来源: sp20241128
6月14日,甘肃兰州,西北师范大学学生王雨欣(左四)与哈萨克斯坦留学生等共同策划举办“世界各国文化风情展”活动,图为中哈学生在哈萨克斯坦展台前合影。受访者供图
这几天,来自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成员国的青年,都在密切关注着同一则新闻的更新和具体细节:7月2日至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出席在阿斯塔纳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并应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托卡耶夫、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总统拉赫蒙邀请对两国进行国事访问。
在哈萨克斯坦最大城市阿拉木图,中哈合资企业别伊涅乌-奇姆肯特天然气管道公司技术部工程师古丽娜·萨兰贝克会在每天上班后和同事们讨论相关内容;在山东青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塔吉克斯坦籍留学生孔梦龙会用笔将重要资讯记录下来;在甘肃兰州,西北师范大学学生王雨欣会在课间,与身边的中亚同学分享彼此对此次阿斯塔纳上合峰会的看法,讨论如何通过峰会进一步拉近上合青年之间的关系,“中亚青年朋友都非常期待各国友好交流后将迸发出怎样的火花”。
“中国始终支持青年在上合组织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亚研究所所长李自国常年从事上合组织、“一带一路”与中亚问题研究,他发现,各国年轻人借助丰富多彩的人文交流活动在上合“大家庭”里越走越近。李自国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天的青年一代将为明天的上合组织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
志同道合 众行致远
从哈萨克斯坦少年儿童在欢迎活动上用中文演唱《歌唱祖国》,到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张霄在采访中重申中哈“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的关系定位,再到中哈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将拓展多领域合作……古丽娜每天都会在手机和电视上及时跟进当天的新闻,生怕错过重要信息。
7月2日,习近平主席乘专机抵达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哈总统托卡耶夫表示“哈方热切期待习近平主席到访”。自2013年以来,这已是习近平主席第五次访哈,托卡耶夫总统2019年以来也5次来华。“中哈领导人的密切交往是两国友好关系的生动写照。”古丽娜清楚记得,习近平主席2013年访哈期间,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哈萨克斯坦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首倡之地。
2014年,得益于中国政府提供的奖学金,古丽娜完成硕士学业,随后回到家乡,加入别伊涅乌-奇姆肯特天然气管道公司,工作至今。这是一家由哈萨克斯坦天然气运输股份公司和中国石油中亚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组建的合资公司,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古丽娜说,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公正的哈萨克斯坦”经济政策深度对接、上合组织的发展目标紧密衔接,为各国在经贸、能源和文化等领域交流和合作搭建起一个“大规模的平台”。
“如果你和一个人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那你们很容易成为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中国人民大学哈萨克斯坦籍留学生白雪这样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形容她眼中的中哈关系。白雪说得一口流利的中文,与中国有很深的渊源:幼时父母与中国商人有贸易往来,高中起她便来华求学至今,课余时间积极为哈萨克斯坦各类交流团访华提供志愿服务,未来希望为促进中哈友好和上合组织国家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中国已经成为我的第二故乡。”白雪说,“看到中哈高层频繁互动,两国关系越来越好,我非常骄傲和开心。”
关心时事的孔梦龙对中国与塔吉克斯坦的友好往来和上合组织框架内各类交流合作“如数家珍”。和哈萨克斯坦一样,塔吉克斯坦也是上合组织2001年成立时6个初始成员国之一。习近平主席2014年、2019年两次对塔吉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近年来同塔总统拉赫蒙通过会见、通话等多种形式保持高频互动。孔梦龙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不论是兴建水库、维修公路,还是借助跨国项目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中塔合作为塔吉克斯坦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
互学互鉴 上合聚力
在天津外国语大学学习外交学专业的魏汝嘉对“上海精神”有着自己的理解。作为上合组织的核心价值和行动指南,“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在20余年间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魏汝嘉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上海精神”和上合机制合作的效力相辅相成,追求实现不同国家之间的平等合作,为上合组织国家实现密切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助力上合组织国家之间的合作更加便捷和有效。
中亚国家是上合组织的核心区域。看到阿斯塔纳上合峰会的消息后,魏汝嘉主动和来自中亚地区的朋友跨时区聊了起来,“他们国家的人民对于上合组织非常看好,对于上合组织的机制效力有很高评价”。
魏汝嘉是中亚研究的爱好者,能够熟练列举出中国和中亚国家在双多边框架内密切协作的成果。谈及未来规划,她说,一方面,会继续做中亚问题研究,希望研究成果对中国与中亚国家发展互动关系有所帮助;另一方面,希望深耕科技和安全领域,为上合组织框架下各国交流合作发挥新时代青年的作用。
学习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的王雨欣,一直在跨文化交流领域积极实践。利用语言优势,王雨欣在参加各类校园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向中亚同学分享中国文化,介绍中方对中外关系定位的表述。在她看来,相关词汇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中外人民深厚友谊和共同愿景的体现。
2023年,在参加第五届全国研究生汉语教学微课大赛时,王雨欣所在团队联合中亚留学生打造出“中医汉字系列”微课。“在微课录制过程中,中亚青年通过对微课逐字稿的熟悉,生动地了解了中医与汉字的联结,感受到中医和汉字的双重魅力。”王雨欣说,“与中亚留学生的广泛交流不仅丰富了我的生活体验,也让我对多元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此次阿斯塔纳上合峰会是各国领导人共商大计的重要平台,更是我们青年一代传承友谊、促进合作的新起点。期待中国与上合国家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友谊更加深厚。”
青春“上”线 合作共赢
经过多年发展,上合组织从为探讨成员国安全合作而成立,扩展到政治、安全、经济和人文合作“四轮驱动”。李自国总结说,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致青年共同寄语》《关于在青年工作领域开展合作的协议》等重要文件的签署,到参与“上海合作组织大学”项目的高校名单越来越长,再到文化年、旅游年、生态年、青年节等活动相继举办,上合组织人文交流正在蓬勃发展。
2023年,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宣布,未来3年,中方将向本组织国家提供1000个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名额和3000个“汉语桥”夏令营名额,邀请100名青年科学家来华参加科研交流。对此,李自国指出,领导人的关心和关注是推动上合青年交流的重要动力。随着参与上合组织框架内各项活动,青年一代将逐步形成对上合“大家庭”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在多次参访上合组织成员国后,李自国发现,社交媒体一代有着区别于老一辈的关注重点,比如信息技术、创新创业、职业教育、数字经济等。他提出,将这些充满科技色彩的议题与青年培养、青年发展结合,将进一步打开上合青年发展的新空间。
中国小伙儿雷启盟对科技创新很感兴趣。2022年,雷启盟第一次到海外工作,成为古丽娜的同事。在与哈萨克斯坦同事共同攻克一个个技术难题的过程中,雷启盟感受到了互相支持和合作共赢的力量。雷启盟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科技创新可以为解决许多全球性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通过参与科技合作项目,分享技术知识和经验,我希望能够助力不同国家之间的科技交流和合作,推动区域科技进步和发展。”
本报北京、莫斯科7月4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马子倩 驻俄罗斯记者 赵祺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