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3 08:29:00 来源: sp20241123
重庆市永川职教中心师生展示MR教学辅助系统。 新华社发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展示智能机器人创新开发项目。 新华社发
在甘肃省兰州新区科教园区,甘肃省卫生职业学院的学生在人体生命科学馆进行观摩课程。 新华社发
近日,教育部公布的一组数据,让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张运凯委员倍感欣喜:2023年,全国高职(专科)招生555.07万人,比上年增长2.99%;职业本科招生8.99万人,比上年增长17.82%……
这些数字表明学生、家长和社会对职业教育态度的加快转变。杭州技师学院特级技师杨金龙代表告诉记者:“近年来,选择职业教育的孩子越来越多,‘职业教育也能成就出彩人生’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未来,如何在高质量发展基础上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本刊特采访代表委员进行分析。
更有学头 深化产教融合
连续两年,杨金龙代表在全国两会上带来的建议都是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内容。在他看来,产教融合正是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关键。
“以我们学校磁性材料产业学院开设的企业‘订单班’为例,从学生入校开始,企业就参与学生培养环节中。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些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提前熟悉企业文化、掌握企业所需技术,毕业后就直接进入企业工作。这样的培养模式对学生来说,无疑是很有吸引力的。”杨金龙代表说。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教务处处长王红军代表认为,近年来有关部门出台了不少支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政策,职业学校对此非常重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具体实施中仍存在“学校热企业冷”、形式大于内容等问题。
对此,王红军代表建议,地方政府应细化落实支持产教融合的配套举措,学校要综合考虑校企需求、完善校企合作的机制,教师则要更加积极主动走向一线,提升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
“要让职业教育更有‘学头’,必须深化产教融合,健全深化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南昌师范学院体育学院院长、教授程丽芬代表认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要向现代化产业体系聚拢,聚焦高质量发展主线,聚焦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与产业链、创新链环环相扣的人才链。同时,要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试点,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职业院校教学标准,做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实现学生技能与市场需求紧密有效衔接。
更有盼头 推动职普融通
去年,一则“安徽考生超本科线78分上高职”的消息引发热议。事实上,中高考分数超过普高线、本科线的考生选择职业教育,在近年早已不是个例。
“成才是多途径的。我们不应把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看作是层级的关系,它们只是不同的教育类型。”农工党浙江省委会副主委、浙江理工大学副校长欧阳宏伟委员表示,“只有推进职普融通,让职业高中学生也能进入本科名校就读,甚至能深造专业硕士、博士,这样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才真正具有了同等的地位,职业教育才更有盼头。”
谈到职普融通,九三学社湖南省委会副主委、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王仁祥委员指出,目前仍存在普高生转入中职易、中职生无法转入普高的问题。他建议,修订普通高中学籍管理规定,允许中职学生和普高学生学籍互转,打破学籍管理制度瓶颈。此外,从国家层面修订中职教学指导文件,深化课程改革,积极探索与普通高中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
张运凯委员表示,要继续完善从中职到高职专科、再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加快推动职业院校设立专业硕士、工程博士点。同时,他特别提到当前初中课程体系中,涉及职业技能的课程很少。“学生是否适合、是否有兴趣学习职业技能,需要有一个接触、了解的过程。可以在初中阶段开设职业技能类课程,通过学习、实践和体验,让职业教育成为学生自觉自愿的适合选择。”他表示。
更有奔头 打破成才“天花板”
今年全国两会前夕,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活动揭晓了最新入选的10位大国工匠名单。自2018年首次举办以来,活动已推选出高凤林、竺士杰、艾爱国等50位家喻户晓的大国工匠。
“近年来,国家举办了各类技能大赛,对高层次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进行表彰奖励、宣传报道,彰显了国家对技能人才的重视。”身为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队教练的杨金龙代表对此感触很深,“只有让更多人看到‘蓝领’也能成为高层次人才,职业教育才能更有奔头!”
未来,如何才能畅通职业技能人才发展通道,进一步打破成才“天花板”?
张运凯委员表示,要健全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技工院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培养体系。同时,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现场工程师培养计划,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开展订单式培养、套餐制培训,探索校企双制,校中厂、厂中校等培养方式。
在完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方面,王仁祥委员表示,要大力推进“新八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和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制度,将技能人才纳入地方人才政策,发挥成长空间和社会待遇的示范效应,营造技能成才的良好氛围。
“我们要持续在全社会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同时,要进一步开展各类技术技能‘大比武’,为青年技术人才提供更多切磋技艺的机会和舞台,提升青年技术人才的获得感,引导更多青年选择技术技能型发展道路。”张运凯委员说。
(记者 唐芊尔 张进进)
(责编:李昉、李依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