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污水”蝶变“绿色名片” 山东多元举措破译生态密码

发布时间:2024-11-21 23:09:31 来源: sp20241121

   中新网 济南3月14日电 (王采怡)走进位于临沂市沂水县富官庄镇刘家后沟村的矿区,一眼望去是平坦肥沃的耕地、错落有致的梯田,一改昔日采矿遗留下的矿坑凹凸不平、碎石散布的模样,真正实现了从“地下开采”到“地上丰收”的华丽转身。

沂水县富官庄镇山水复垦项目复垦耕地。杨金辉 摄

  “这一片土地是我们公司实施的山水复垦项目。该项目通过削坡、废石回填、覆土、修筑排水沟及挡土墙等,复垦治理土地550余亩,其中净耕地323亩,项目区内2023年小麦产量0.7万余斤、玉米产量15万余斤。”沂水山水水泥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传辉介绍说。

  近年来,沂水县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工作,持续巩固绿色矿山创建取得的成果,全面提升矿山资源利用率。富官庄镇山水复垦项目成为山东省首家生产矿山企业进行地质环境阶段性治理项目,也是山东省首例生产矿山企业复垦新增耕地顺利入库项目。

  该山水复垦项目是山东省生态环境修复及治理工作成效的缩影。在山东,和沂水县一样变废为“绿”的地方还有很多。该省开展矿山生态修复、流域综合治理、土壤污染防治等行动,多元举措破译生态密码,荒山、矿地、污水纷纷蝶变“绿色名片”。

鸡龙河湿地公园一隅。莒南县委宣传部供图

  随着天气转暖,到临沂市莒南鸡龙河国家湿地公园游玩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健身、垂钓、散步……一泓碧水,引得人们流连忘返。难以想象,10多年前,鸡龙河还是垃圾成堆、污水横流的“臭水沟”。

  2010年,莒南县启动鸡龙河防洪生态工程,从河道清淤到建拦洪坝蓄水,从植被保护到绿化提升,从生态系统恢复到人工景观重塑,再到成立专门的湿地保护办公室,10年间,鸡龙河实现“华丽变身”。

鸡龙河湿地公园一隅。莒南县委宣传部供图

  “重生”后的鸡龙河湿地公园“人气十足”,河畔高楼拔地而起,五洲广场、全民健身中心成为市民休闲健身场所,纷至沓来的人们带动鸡龙河沿岸旅游业蓬勃发展。各种休闲娱乐设施的进驻不仅让鸡龙河愈发热闹,更换来沿岸民众的幸福生活。

  近年来,潍坊市安丘市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擦亮生态底色,不断提高民众生活品质,增添幸福“靓”色。

安丘大汶河。安丘市委宣传部供图

  安丘市地处潍河流域上游,有48条河流、95座水库,但多数是季节性河流,生态流量小,水质受城乡面源污染影响较大。安丘市坚持“系统治理、流域治理、源头治理”技术路线,科学谋划、多维发力,河湖面貌实现根本性改善,水质连年改善。2023年至今,水质指数5.53、同比改善3.8%,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菏泽市东明县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建设东明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经过近几年持续修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经过修复保护后的东明黄河湿地。董志超 摄

  走进菏泽市东明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游人络绎不绝,空中传来阵阵鸟鸣。据统计,东明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现有100余种鸟类,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震旦鸦雀、纵纹腹小鸮、红隼等。近年来,随着湿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湿地内鸟类品种、数量持续增多,呈现出一幅人与鸟类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当前,东明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形成以黄河文化、湿地观光、水上游乐、森林游憩、果品采摘等项目为主要特色的湿地公园,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平均年收入300万元人民币以上。该公园还为周边贫困户、农户等提供工作岗位,增加村民收入来源,让湿地红利惠及更多人。

经过修复保护后的东明黄河湿地。董志超 摄

  农历二月,临沂市郯城县马陵山上已初现绿意,黑松、马尾松、红栎、无絮杨等林木正等待一场春雨的滋润。当前,郯城县林地总面积42.8万亩,其中国家级公益林1.74万亩,林木绿化率、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31%、16.86%,实现了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自然生态环境的良好改善。

  赏银杏田园美景、品银杏特色美食、泡银杏养生温泉……作为“中国银杏之乡”,郯城县银杏种植面积20余万亩,年产优质银杏果400万公斤、银杏叶1000万公斤,位居中国四大银杏产区之首。立足资源优势,郯城县开发马陵山森林公园、中华银杏产业园,聚焦森林康养,构建“食、住、游、购、娱”一体化产业链。

  “下一步,我们努力做好护林、育林工作,培育林业龙头企业,促进林业产业增效,林农增收,全面提升生态建设质量。”郯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修复科科长刘红说。(完)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