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4 13:28:11 来源: sp20241114
中新网 9月4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4日上午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中国地震局局长王昆介绍,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计划在四川、云南建设1769个测震、形变、地球化学、重力等各类观测站点。
王昆指出,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建设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也是国际上唯一针对大陆型强震进行系统研究的地震科学实验场。2023年,批复了概算。目前,已全面开工建设。计划在四川、云南建设1769个测震、形变、地球化学、重力等各类观测站点。建成后,将具备在块体边界带识别6.5级以上地震孕震体的能力。
王昆表示,我们坚持“边建设、边产出、边服务”。2018年以来,实验场陆续推出高精度速度结构模型、莫霍界面模型等15项科学产品。与中国科技大学合作推出世界首个人工智能地震监测系统,可在1秒内精确估算地震震源机制参数。我们研发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地震自动编目系统,是人工编目效率的3倍。近期,我们与国家成都超算中心、清华大学等多家单位联合发布全球第一个亿级参数的地震波大模型。相关成果为促进地震监测预报智能化、推进防震减灾现代化提供了科技支撑。
王昆强调,我们坚持开门建设、开放运行。美国、俄罗斯、荷兰、埃及、阿尔及利亚等13个国家的科学家参与了实验场科学研究。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四川省政府、云南省政府等科研院校和地方政府共同参与实验场建设。近年来,超过3000名国内外专家参加科学实验场学术年会交流,实验场的学术影响力在不断增强。
王昆表示,中国地震科学工作者将锚定2035年我国步入世界地震科技强国前列的奋斗目标,继承发扬科学家精神,努力将实验场打造成为世界地震科学中心、地震科技国际合作中心、世界地震人才中心,加快推进地震科技自立自强,以高水平地震安全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 【编辑:刘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