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5 04:25:30 来源: sp20241115
“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求是》杂志编辑部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是我们党坚持‘两个结合’、着眼‘两个大局’,深刻总结国内外民族工作经验教训,深刻洞察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趋势,取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做好民族工作,事关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事关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谋划部署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党的二十大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2023年10月27日,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一文,是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主要部分。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深入总结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民族工作的重大成就,科学分析当前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就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深刻论述、提出明确要求,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文章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扎实推进新时代新征程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让各民族共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各族群众唱歌跳舞在一起,生活居住在一起,工作奋斗在一起,中华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2023年12月1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西南宁市良庆区的蟠龙社区。这里常住人口约2.7万人,共有10多个民族的兄弟姐妹在此安居乐业,少数民族人口约占三成。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总书记详细了解社区如何围绕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六共”目标,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
民族团结之花处处绽放的八桂大地,是新时代民族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的一个生动写照。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民族工作,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召开两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第二次和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央第六次和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等重要会议,对民族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力度之大、频次之高、涉面之广、阐述之深,前所未有。
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族工作始终牵挂在心,倾注大量心血。在曾经“苦瘠甲于天下”的甘肃定西,总书记专程到渭源县引洮供水工程工地实地考察,叮嘱让老百姓早日喝上干净甘甜的洮河水;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理念;在云南洱海边,称赞白族传统民居“环境整洁,又保持着古朴形态,这样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记得住乡愁”;在四川大凉山腹地,走进彝族贫困户家里,和村民代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围坐在火塘边,谋划精准脱贫之策;在内蒙古赤峰市河南街道马鞍山村,走进四世同堂的“多民族之家”,指出要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宁夏,叮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在贵州,强调“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在青海,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西藏,指出“我们是一个中华民族共同体,要同舟共济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在新疆,强调“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的一个显著特征。所以我特别用了‘石榴籽’来形容”……从世界屋脊到黄土高原,从西南山寨到天山南北,从北国边疆到南海椰林,总书记多次深入民族地区调研,体察群众冷暖,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
一次次重要会议、一次次深入调研,一封封深情鼓劲的回信、一回回如沐春风的对话,一个个科学论断、一项项重大部署……在引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民族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2021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对这一重要思想作出了系统阐释:一是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二是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三是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四是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五是必须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六是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七是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八是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九是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十是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十一是必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十二是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对党百年来民族工作发展历程特别是新时代民族工作历史性成就和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坚持“两个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总结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历史性成就,深刻阐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对做好新征程民族工作提出新要求。
——关于历史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理念,鲜明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党的民族工作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向此聚焦。
——关于新要求。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征程上,党的民族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大力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聚磅礴力量;要全面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让各族人民共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部署,准确把握党的民族工作新的阶段性特征,巩固良好局面,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
理论是意识形态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民族有自身独特的历史,解析中华民族的历史,就不能套用西方那一套民族理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始终把大一统看作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从未间断。事实充分证明,对中华民族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而不是种族、血缘、地域、宗教等因素。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具体体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巩固和拓展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指明了党的民族工作的前进方向。
理论研究越深入,对意识形态的支撑就越坚强有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从总体要求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必须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遵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哲理。”
从理论指导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用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统领和指导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
从具体要求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3点要求。一是优化学科设置,加强学科建设,把准研究方向,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着力解决我国民族学研究中存在的被西方民族理论思想和话语体系所左右的问题,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二是继续推进中华民族通史、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编纂工作,编好用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等教材,做好文物古籍发掘、整理、利用工作。三是注重激发广大专家学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青年专家学者的培养,为他们把好方向、搭建平台、创造机会,鼓励他们潜心钻研、厚积薄发,推出立足中国历史、解读中国实践、回答中国问题的原创性理论成果。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2023年6月2日下午,中国历史研究院,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个重大问题作出深刻阐述。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这样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国家的豪迈壮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民族工作应该怎么做?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必须顺应中华民族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多元凝聚为一体的发展大趋势,深刻理解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精神和文化基础。”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关键是要增进文化认同。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14年9月28日,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2019年9月27日,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2021年8月27日,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把“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2022年7月29日,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等等。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意义、地位、要求等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针对性。
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对“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出4点要求。一是要面向各族群众加强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宣传教育,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振奋各族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气神。三是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研究和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和时代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运用中华文化特征、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国家形象的表达体系,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中华文化认同。四是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以语言相通促进心灵相通、命运相通。
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展开历史长卷,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
2019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事例,深刻阐明:“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交往交流交融,是增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由之路。在中华民族生息繁衍的历史长河里,神州大地上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始终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西藏拉萨八廓街周边,多民族群众共同居住的民族团结大院有100多个,居民们常把“各族人民相亲相爱,茶和盐巴永不分离”这句话挂在嘴上;在新疆乌鲁木齐天山区固原巷社区,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塔塔尔族等不同民族的居民其乐融融,大家在一起唠唠嗑、走走路、唱唱歌、跳跳广场舞,日子“好得很”……
中华民族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必将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实现。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民族大团结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和基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进程,必然是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必然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过程。”这一重要论断,从对历史规律和宏伟目标的深刻把握中,科学阐明了民族复兴必将在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中实现的光明前景。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新时代最大的政治。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征程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并作出重要部署。一是推进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二是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民族地区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促进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各族群众。三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推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讲好中华民族故事
2021年3月5日下午,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两个感人故事。两段佳话,一脉情深,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族同胞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手足情谊。
不止是这两个故事。“驰骋千里卫家国”、“一半胡风似汉家”、“锡伯族万里戍边”、“昭君出塞传佳话”、“凉州会盟促统一”、“彝海结盟暖凉山”、“‘半条被子’赢民心”、“互鉴融通树典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述感人至深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生动鲜活地揭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道理。
“民族工作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工作,涉民族宣传做得好不好,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形象。”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涉民族宣传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对做好这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必须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大力宣传”,即: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创新传播方式,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做到“三个讲清楚”,即:讲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可靠保障,讲清楚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认同度和凝聚力的命运共同体,讲清楚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所具有的明显优越性。
——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积极推动中外学术界、民间团体交流互动。
民族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方方面面都有民族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时研究解决本地区本单位涉及民族工作的重大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提高做好民族工作的本领,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新征程上,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求是》)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