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

发布时间:2024-11-30 15:43:35 来源: sp20241130

资料图。 中新社 发 罗京来 摄

  文/赵斌

  “课间十分钟”究竟应该怎么过?

  “课间十分钟”为啥变了味?

  在人们印象中,“课间十分钟”是孩子们的专属玩耍时间,嬉戏打闹都再正常不过。但现在,“课间十分钟”似乎变了味。

  有家长向 中新社 国是直通车反映,他们孩子所在小学为了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安全,课间不允许孩子出教室,只能在座位原地轻微活动。如果去厕所,也是严格按照学校在地面上画的小脚印行走,绝不允许“越界”。并且,还有专门的老师在课间负责盯着记录“违规”孩子班级,以对相应班主任进行考核,家长也要轮班到学校“执勤”,辅助学校做好这一工作。

  据了解,河南、广西、山东等多地均有网友反映,一些中小学存在对学生课间活动限制过于严格问题。

  有小学教师表示,如果对学生课间活动不加以管理,孩子们在楼道里存在安全风险,而学校老师人力、精力都有限,根本管不过来,出了问题家长追责,学校“担不起”。即使一些小的磕磕碰碰,也有可能变得非常麻烦。

  一位退休教师在接受 中新社 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表示,现在很多学校尤其是城市里,核心区域资源紧张,学校各种功能设施、教室占据了很多空间,孩子们活动的空间逐渐减少,风险因素增加。

  此外,关于学生入校后监护义务是否转移到校方,法律界也有不同观点,所以学校更加谨慎,既是无奈之举,也是负责任的表现。现在,一旦学生在校出了问题,家长会更多从法治角度考虑责权利,这让校方变得更谨小慎微。

  “课间十分钟”需要制度保障

  近日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小学校安排课间休息十分重要、十分必要,有利于学生调节情绪、放松身心、增强体质和防控近视。教育部高度重视学生课间休息,2021年9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教育部令第50号)明确,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在实际工作中,要求中小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

  这位负责人还指出,教育部将进一步督促地方和学校严格落实国家有关规定,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决纠正以“确保学生安全”为由而简单限制学生必要的课间休息和活动的做法;将指导地方和学校科学实施管理和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室外场所设施排查和人员值守,加强学生安全常识教育,把安全事故风险降到最低,让孩子们快乐放心活动。另外,还将要求学校密切家校社协作,争取家长理解和社会支持,共同努力保障学生课间正常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分析人士认为,要把欢乐、安全的“课间十分钟”真正还给孩子,还需要相关制度保障。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与教育心理研究所所长李勇在接受 中新社 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认为,“课间圈养”在全国有一定普遍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法律法规对“校闹”问题的规范还不够完善,缺乏强力有效治理模式。在目前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可以考虑组织教育、司法、公安等多部门研究出台更科学、更有效的学生意外事故处理办法,探索建立更加科学完备的家校纠纷治理体系,争取打消学校顾虑。

  怎样做好课间“10分钟”?

  李勇认为,“课间十分钟”的基本功能是让学生从上课状态放松下来,舒展身体、舒缓疲劳,避免身体紧绷,久坐伤身。

  “课间十分钟”的拓展功能是让学生有满足心理需求的社交活动,比如同伴交流、互动游戏、交朋结友。这些与他人建立联系并进行互动的过程,可以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包括学习社会行为、调节情绪和解决冲突。

  其中,儿童解决冲突能力是评价其社会化和社会适应程度最为重要的一项指标。因此,“课间十分钟”的社交活动如果不能保证,不但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还可能阻滞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发展。

  课间需要“换换脑子”活动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老师。

资料图。
中新社
记者 张远 摄

  资料图。 中新社 记者 张远 摄

  李勇认为,“课间十分钟”的理想状态,从教师角度而言,应是安心放松休息、静心备课和批改作业,不必进班管理、在楼道监督学生。可放眼现实,当今很多学校因物理空间受限、学生管理难度加大、家长利益诉求多元,很难回到若干年前的课间生态。因此,建议探索营造一种安全有序、方式健康的新型“半圈半放”课间生态。

  一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教师通过设定一定内容主题,比如开展课间桌操、操场游戏,引导学生自我实施“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安排;

  二是动态为主、静态为辅。课间活动主要通过有组织的体育锻炼、身体游戏等方式开展,避免长时间静坐,让学生身体动起来、脑子活起来,达到舒缓身心的效果。国际上有临床研究表明:通过运动可以有效预防抑郁症,对于已经罹患抑郁症者,体育锻炼的效果好于心理咨询和吃药;

  三是鼓励探究、激发个性。课间活动应积极设计一些富有探究意味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微研学”,在探究中进行“微创造”,从而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思维,保护和发展学生个性特点。

  在具体执行中,学校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李勇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是做好活动内容管理,设计和实施好能够调动学生身体运动,出力出汗的趣味性体育锻炼活动,比如室内课间操、楼道素拓训练、操场运动会等;

  第二是做好课间师资管理,统筹学校教师队伍,尽量让老师从其他无关紧要的事务性工作中摆脱出来,在不增加太多工作负荷的前提下,承担好课间十分钟的管理引导工作。还可积极引进社区工作人员或志愿者等外部社会力量,为课间管理提供支援,以缓解教师工作压力,提升课间活动组织能力和实施质量;

  第三是做好活动环境管理,对存有潜在危险的场地、器材、用具等进行替换或改造,让学生拥有舒适安全的良好活动环境。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