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源头创新 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

发布时间:2024-11-21 17:28:26 来源: sp20241121

  【代表委员谈新质生产力④】

  ◎本报记者 何 亮

  近日,华为公司发布全球首个5G-A全系列、全场景解决方案的消息迅速刷屏网络。5G-A也被称为5.5G,目前已在20多个省份部署试点网络,有望今年实现规模商用。网友纷纷畅想,5.5G将如何给智慧生活“提速”。

  “相较于5G,5.5G为我们带来的最直观体验就是更快!”3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徐坤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在科技创新“加持”下,信息通信技术加速演进。面向国家重大需求,5.5G甚至6G技术的研发正在全面推进之中。

  技术创新的脚步不止于移动通信领域。

  杭州亚残运会开幕式上,残疾人运动员用脑电波控制智能仿生手点燃火炬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实验室内,“九章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研制成功;中国空间站里,中国国家太空实验室稳定运行……从类脑智能到量子信息,再到深海空天开发,通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一步步变得清晰。

  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未来产业是我国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全球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全国人大代表、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苗伟表示,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牵住科技创新“牛鼻子”

  “未来产业由前沿技术驱动,具有前瞻性、颠覆性等创新特点,这既对加强基础共性技术供给和新兴科技成果转化提出了新的挑战,更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科技创新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徐坤表示,面向竞争激烈的未来产业,要牵住科技创新“牛鼻子”,提升基础研究策源能力,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加快在关键技术方面的突破。

  作为未来产业的六大重点方向之一,深海空天开发的进展备受瞩目。“深海一号”完成二期平台安装、“奋斗者”号完成极限深潜、“海牛Ⅱ号”实现我国海底钻机装备与地质钻探技术突破……近年来,我国在深海工程装备领域持续加大研发力度,积极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

  “保证我国深海装备产业的长远发展,增强原始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胡震说。当前,我国已初步形成由载人与无人潜水器构成的深海装备谱系,部分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进入前沿技术“无人区”,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须依靠内源性技术支撑。他建议,在深海装备材料等方面加强基础研究,实现源头创新,助推我国深海资源开发。

  苗伟同样深刻感受到关键核心技术,尤其是颠覆性技术突破对通信行业的重要作用。“面对数字科技向经济社会深度渗透的大趋势,中兴通讯致力于从芯片、器件、材料、算法和架构等核心技术上实现新突破,打造强劲数字引擎。我们也将继续深入研究和开发新技术,坚持目标导向和主动探索‘两条腿走路’,推动公司在底层核心技术上的持续突破。”他说。

  下好产业布局“先手棋”

  培育未来产业要下好“先手棋”,推动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苗伟说,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恰是未来网络产业“棋局”中的关键一子。

  算力是数字经济的重要底座,我国算力规模已经接近全球的三分之一,数字经济发展与数字中国建设更离不开算力的支撑。与此同时,全国的算力存在分布不均衡、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为此,苗伟建议,加强全国算力的统一调度和统筹规划,构建开放的算力生态,鼓励国内外企业、研究机构、开发者之间的深度合作与交流,形成开放合作新格局。

  企业是培育形成未来产业的重要力量。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既要引导领军企业前瞻谋划新赛道,也要扶持专精特新企业茁壮成长。

  专精特新企业善于在细分领域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是服务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主体。但相较于大型企业、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还存在人才供给和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徐坤建议,应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需求为导向,加强校企协同创新,引导专精特新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实现产教融合与科教协同的有效贯通,为培育未来产业提供高水平人才。

  科研与产业之“手”越握越紧,发展新动能才能持续增强。徐坤认为,在专精特新企业与高校之间,还要做好科研与产业的紧密联系,实现企业端技术需求与高校端创新供给的精准对接,使校企双方将“有限精力”“有限成本”更好地用于未来产业的培育与发展。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