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4 10:04:50 来源: sp20241124
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是中埃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合作项目。图为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 黎炳宏摄(新华社发)
制图:本报记者 徐佩玉
数据来源:《202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到欧洲建研发中心,去中东卖奶茶,在非洲修铁路,去南美建大桥……中国对外投资近年来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
近日,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202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显示,当前,中国对外投资平稳健康发展,呈现出投资领域多元化的趋势,境外企业覆盖全球超过80%的国家和地区,涵盖了国民经济的18个行业门类。
投资流量和存量均居全球前三
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司长张力介绍,今年是商务部颁布实施现行《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十周年。10年来中国对外投资管理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对外投资总量规模已位居世界前三,国别行业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持续提升。
从对外投资总量规模看——
202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1772.9亿美元,较上年增长8.7%,占全球份额的11.4%,较上年提升0.5个百分点,连续12年列全球前三。2023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2.96万亿美元,连续7年排名全球前三。
“2023年,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下降2%、跨境并购规模为过去10年最低的情况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8.7%,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张力说。
从境外企业设立情况来看——
境外企业覆盖全球超过80%的国家和地区。截至2023年底,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在全球189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企业4.8万家。2023年,多数境外企业盈利或持平。
其中,在亚洲设立的境外企业数量超2.9万家,占60.8%;在北美洲设立的境外企业超5700家,占11.8%,主要分布在美国和加拿大;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设立境外企业1.7万家。
从地方企业分布情况来看——
2023年末,地方企业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存量达10099.8亿美元,占全国非金融类存量的38.4%。其中:东部地区占地方企业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存量的82.7%,中部地区占7.9%,西部地区占7.6%,东北三省占1.8%。
具体来看,广东省以1950.5亿美元位列地方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之首;在5个计划单列市中,深圳市以1116.1亿美元位列第一,占广东省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57.2%。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大伟对记者表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保持在世界前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中国企业的国际经营能力显著提升,在全球范围内高水平配置资源、开拓市场的成效日益显著,不断拓展海外市场,成长为世界级企业。另一方面,“走出去”是国际要素资源有效对接国内市场的重要渠道之一。中国企业通过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开展垂直型或水平型并购、绿地投资深加工基地等方式,有效推动国际要素资源和国内市场相互链接,实现相互促进。
投资领域持续多元
中国对外投资,主要投向哪些领域?
《公报》显示,投资领域持续多元,近八成投向四大领域。
202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涵盖了国民经济的18个行业门类。看总量,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批发零售、制造、金融四个领域的投资占全年总量近80%。看增速,对建筑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较快,增速分别为97.2%、34.9%。
租赁和商务服务在中国对外投资中表现亮眼。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司副司长俞炳彬表示:“目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是中国对外投资规模最大的行业。从构成看,租赁业占比1%,商务服务业为主要领域。中国对外投资的商务服务业主要涉及投资管理、企业海外总部、市场管理、供应链管理等领域。例如,内地企业在香港地区或新加坡设立境外公司作为海外总部,通过海外总部在全球开展投资和业务管理等活动,即归为商务服务业领域。”
批发和零售业的对外投资增长较快。《公报》显示,2023年批发和零售业的对外投资388.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3.4%,占当年流量总额的21.9%。其中,当年新增收益再投资187.3亿美元,占对该领域投资流量的48.2%,增长125.1%。
再看制造业。2023年,制造业的对外投资273.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7%,占当年流量总额的15.4%。主要流向汽车制造、其他制造、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通用设备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非金属矿物制品、橡胶和塑料制品、医药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金属制品、专用设备制造等。
金融领域同样表现亮眼。2023年,中国金融业境内投资者对境外金融类企业的直接投资174.2亿美元,中国非金融业境内投资者投向境外金融企业的投资8亿美元。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贾宁介绍,2024年3月末,中国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资产规模4131亿美元,占全部对外直接投资的比重稳定在14%左右,投资区域覆盖了中国主要贸易投资伙伴,与总体对外投资发展相适应。“金融机构的对外直接投资不仅直接服务于国内企业‘走出去’,也为东道国企业提供了本土化金融服务,同时还为东道国企业了解和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桥梁。”贾宁说。
对外直接投资是中国对外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3年末,中国对外资产规模9.6万亿美元,资产持有主体既有官方储备,也有企业、金融机构等主体,资产类型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存贷款和贸易融资等其他投资。2023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资产2.96万亿美元,占对外总资产的31%。
多元化发展趋势,还体现在对外投资的流向上。
对亚洲的投资快速增长。《公报》显示,202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近八成流向亚洲,比上年增长13.9%,其中对东盟投资251.2亿美元,增长34.7%。
对非投资成为新亮点。《公报》显示,2023年,中国对非洲投资39.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8.8%。李大伟表示,非洲和中国要素禀赋高度互补,中国扩大对非投资,既有利于为非洲国家创造税收和就业,也为稳定中国关键矿产资源供应、拓展新兴市场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增长三成。2023年,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407.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1.5%,占当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23%。
助力当地经济发展
在老挝万荣,形态各异的钟乳石、千奇百怪的岩洞、美丽古老的传说,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流连忘返。今年上半年,万荣接待了60万名国际游客,其中超过10万名来自中国。
为助力万荣吸引更多国际游客到访,中建八局承建了老挝万荣文化旅游经济产业示范区项目,建筑面积约54万平方米,整体建设包括购物中心、休闲娱乐区、热带雨林游赏区等主要建筑及周边景观工程,致力于打造“集吃、住、行、游、购”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目前该项目已经奠基。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已经展现出显著的互利共赢效果,投资助力当地经济发展作用日益凸显。例如,在埃及,中国企业承建的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使用并推广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建造技术,带动当地就业,推动了埃及产业发展;在泰国,中国车企在泰国建立电动汽车产业链,推动当地汽车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
从交通、能源到电力、住房,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实施了一批重大标志性工程项目和大批“小而美”民生项目,有效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2023年,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签订承包工程合同额2271.6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320.5亿美元,分别占同期总额的85.9%、82.1%,其中,七成为基础设施类项目。
除了承包工程,中国企业还与共建国家合作建设了一批境外经贸合作区,截至2023年末累计投资近73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53万个就业岗位。
放眼全球,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世界经济贡献日益凸显。2023年,对外投资带动中国货物进出口2731亿美元,增长6.4%,占同期中国货物进出口总值的4.6%,境外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5万亿美元,向投资所在地纳税753亿美元,年末境外企业员工总数近430万人,其中六成为外方员工。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不仅反映了国内各类主体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积极成效,也为东道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促进了全球贸易投资的融合和可持续发展。”贾宁表示。
据商务部近日透露,中国在全球设立对外投资合作工作组70多个,充分发挥多双边经贸合作机制和投资合作工作组作用,与东道国加强沟通协调,推动有关国家改善投资环境,为企业“走出去”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专家表示,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码,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质量效益有望持续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