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语品读|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发布时间:2024-12-30 21:59:22 来源: sp2024123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文章,风格鲜明、思想深邃、内涵深刻,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这些重要讲话和文章中充满魅力的语言,是习近平总书记执政理念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人格魅力的生动体现。央视网《天天学习》栏目推出“习语品读”系列,以“新闻漫画+文字品读”的形式,带您从不同维度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魅力。

  在地球上,人类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与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各种生物之间以复杂的依存和制约关系,共同维持着生态系统平衡,保障着人类生存发展。

  2021年,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呼吁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会上,习主席宣布,我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大国担当,引发国际社会热烈反响。有专家赞赏:“生态文明和生态安全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有专家表示:“国际社会都应切实行动起来,这符合我们所有人的利益。”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之一。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阐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道理,强调生态治理必须遵循规律,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统筹兼顾,打造多元共生的生态系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持续推进包括生态环境、野生动植物在内的立法及修订工作,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动员人人争当绿色使者、生态先锋……一系列综合性举措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良好的系统性保障。

  如今,我国绿水青山随处可见,蓝天白云渐成常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

  2020年到2021年,云南野生亚洲象“短鼻家族”一路北上又南归的温暖故事传遍全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温馨场景引发各国网友点赞关注。

2021年6月7日,航拍显示亚洲象群在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夕阳乡山林地里睡觉休息。

  2021年6月7日,航拍显示亚洲象群在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夕阳乡山林地里睡觉休息。

  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欣慰地说:“云南大象的北上及返回之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保护野生动物的成果。”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所做的不止于此。

  在持续实施一系列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举措下,目前我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治理面积累计完成超过1亿亩;红树林面积增长至43.8万亩,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了有效保护……

  2024年初,我国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围绕4大优先领域部署了27个优先行动,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进一步增力度、拓广度、延深度。

  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也是人类到目前为止唯一的家园。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指出,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面对全球环境风险挑战,各国是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

  从宣布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到牵头发起“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实施倡议,再到推动发布与多国的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协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性挑战……中国始终积极推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维护地球家园。

  以地球为栖息地,人与自然自成一体、命运与共。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在可预见的将来,人类都要生活在地球之上。这是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我们应该共同呵护好地球家园,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子孙后代。”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编 辑丨孙晓媛

  视 觉丨陈腾

  校 对丨刘禛 孙洁 宋春燕 李英卓 娄郝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