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

发布时间:2024-12-05 15:56:07 来源: sp20241205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此举对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有效激发1.8亿户经营主体创新发展活力、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有力有效应对一系列困难挑战的斗争实践中,我国宏观调控经验更加丰富、体制更加完善、手段更加充足。去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内需、提信心、防风险,打出了一套政策组合拳,推动国民经济恢复向好。

  当前,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我国经济仍处于恢复和转型升级关键期,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等困难挑战。因此,加强政策统筹、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预期稳、信心足,企业才敢于扩大投资、勇于开拓市场,居民的消费潜能也才能更好释放。从过往情况看,实践中存在着部分涉企政策前期调研不够、听取意见不充分、政策之间相互不协调、没有留出必要的适应调整期等情况,导致一些政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应进一步提升宏观调控前瞻性、科学性、有效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同时要加强财政、货币政策与就业、产业、投资、消费、价格、环保、区域、城乡等政策的协同配合。

  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创新,开展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是加强政策统筹协调的重要手段。评估的重点,主要是看政策文件是否符合党中央精神、是否会对经济产生收缩性抑制性影响、是否会对社会预期产生不利影响等。这项工作自2022年开展以来,各项政策的协同性明显提升,与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不断增强。下一阶段,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机制,科学精准评估包括非经济性政策在内的政策影响,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审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政策出台要把握好时度效,做好新旧衔接转换,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对于已经出台的政策,考虑不周的要加快调整完善,不合时宜的要及时清理废止。还要强化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一致性,推动各部门加强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密切配合、同向发力、形成合力,防止出现层层加码、“一刀切”等问题。

  政策环境稳定透明可预期,政策效果精准管用有实效,将有利于凝聚起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经济日报 金观平)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