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籍的诗意再现

发布时间:2024-11-30 10:41:33 来源: sp20241130

《执一不二:〈吕氏春秋〉的诗笔记》:扎希译;研究出版社出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离不开一项项具体而又有创造性的工作。《执一不二:〈吕氏春秋〉的诗笔记》一书选择《吕氏春秋》这样一部先秦重要典籍作为切入点。

吕不韦在秦庄襄王、秦王嬴政时期为相13年。根据《史记》记载,为了让秦更强大,吕不韦招食客三千人,“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书成之后,吕不韦命人将书“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一字千金”的典故由此而来,可见吕不韦对此书思想和文字的自信。

历代学者对《吕氏春秋》的史料价值充分认可。在思想价值上,不少人把它归为杂家之列,意指综合诸子、兼容并包,思想上却不成一家。也有部分学者认识到它的更大价值。司马迁把《吕氏春秋》与《周易》《春秋》《离骚》《国语》《孙子兵法》等古代经典相提并论。东汉高诱则认为《吕氏春秋》“大出诸子之右”。

实事求是地说,《吕氏春秋》是对当时及此前治国理政历史经验的系统总结,是古代治国理政思想与智慧的结晶。仅就表述而言,《吕氏春秋》堪称先秦最考究的文字之一。对于这样的古汉语美文,如何以现代汉语的方式把它的韵味和美感表达出来?本书作者选择用诗的方式对《吕氏春秋》进行了白话文翻译。

作者认为,诗句以精粹见长。对于思想著作而言,诗可以与论同样庄重却更富于感情,可以与论同样严谨而更易引发共鸣。如果诗句足够精到和贴切,会帮助读者体会2000多年前豪士英杰们的抱负和格局,感受到历史深处的时代风云和精神风貌。

《吕氏春秋》涉及领域极其广泛,翻译起来相当困难。译者力求以词达意,做到信达雅;同时在遣词造句上尽可能地体现现代诗文的格律和气韵,较好地兼顾现实主义原则与浪漫主义手法。翻译过程也是作者对《吕氏春秋》历代研究成果进行学习、吸收、甄别和转化的过程。作者既对前辈学者的学术贡献心存敬重,又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研究脉络,给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作者将自己的翻译定义为“诗笔记”,以细读典籍、再现典籍的笔记形式体现其文化传承创新的自觉。

书名中的“执一”和“不二”源于《吕氏春秋》,意为“抓住根本,形成合力”。我们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需要以这样的态度,将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一代代读解、传承、发展下去。希望读者能从这部“诗笔记”中受益,也期待有更多方式方法“打开”古代典籍,实现汲古润今。

(作者为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副校长)

《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24日 20 版)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