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22:41:43 来源: sp20241122
“嘎真切,嘎真切!”
布琼次仁一家三代五人站在家门口,不停地用藏语向法官巴桑次仁说着“非常感谢”。全家人一声又一声“卡里沛,卡里沛(藏语‘再见,您慢走’之意)”表达了对法官的敬意。
短短5天时间,迄今为止普玛江塘乡标的额最大的民事纠纷成功调解,巴桑次仁和书记员阿旺群旦两位“90后”黧黑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笑容。
阳光耀眼,天空湛蓝,罡风在土黄色旷野上横冲直撞,村道上渺无人踪。已经是下午3时,还没吃午饭,他们回到法庭泡方便面充饥。
这里是全国海拔最高的人民法庭——西藏自治区浪卡子县人民法院普玛江塘人民法庭。矗立在法庭对面的石碑上刻着:普玛江塘,世界之巅,海拔5373米。
这里的空气含氧量不足平原的40%,冬季长达9个月,年平均气温零下7摄氏度。普玛江塘乡有6个村,1000多名牧民生活在这片和不丹交界的高地上。“海拔高,公正司法要求要更高;气压低,为民司法标准不能低;氧气少,老西藏精神不能少。”普玛江塘法庭负责人巴桑次仁对记者说。
正是怀着这份朴素的使命和情感,普玛江塘法庭干警在“世界之巅”播撒法治“种子”,培育“枫桥之花”。
全国海拔最高乡 成为“无讼乡镇”示范点
4月22日,巴桑次仁接到普玛江塘乡萨藏村牧民布琼次仁的求助电话。村里17位牧民为西藏某工程公司承建的道路运输土石方。工程完工后,工程公司拖欠运输费近10万元。牧民们多次催要无果,布琼次仁想起家里有一张普玛江塘法庭送上门的 “一乡一法官”便民服务卡,便拨通卡上的电话号码,找到了巴桑次仁。
10万元,是普玛江塘法庭2021年正常运行以来,出现在全国海拔最高行政乡普玛江塘乡标的额最大的民事纠纷,涉及萨藏村近一半家庭。
“及时化解涉众纠纷,能让更多牧民相信法律。”巴桑次仁了解案情后,第一时间联系上西藏某工程公司法定代表人牟某,明确告知他:萨藏村以海拔高出名,一旦成讼,就是群体性纠纷,势必影响企业声誉。正在成都的牟某承认公司拖欠牧民们运输费,同意诉前调解。
巴桑次仁和阿旺群旦赶到萨藏村,一边通过手机连线牟某,一边指导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调解。牧民们一致同意由布琼次仁为全权代表。经法官、人民调解员和双方当事人反复协商,西藏某工程公司向布琼次仁等17人支付运输费及补偿费共计10万元,从该公司的工程质保金中予以扣划。法庭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
“我们磨破嘴皮都要不到欠款。法庭亚古都,法官亚古都。”4月27日,在温暖如春的“小康房”里,布琼次仁签收民事裁定书后,开心地对记者说。
“把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村里,是普玛江塘法庭一直努力做的。”浪卡子法院党组成员、立案庭庭长旦增曲扎介绍说。2021年以来,法庭诉前化解纠纷30多起,其中23起当场调解成功;办理诉讼案件46件,平均结案时间15天左右,调解率达76%。
普玛江塘法庭辖普玛江塘乡、多却乡、打隆镇3个乡镇、30个行政村,面积达3310.3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万余人。地广、人稀、路远、海拔高、恶劣天气多,如何让农牧民获得便捷的司法服务?2021年,浪卡子法院推行“一乡一法官”司法便民举措。用藏汉双语印制5万张便民服务卡,正面是法官的姓名、职务和联系电话,背面是一段藏文:“我是浪卡子县人民法院法官,也是你们的联系法官。如果在生活中遇到纠纷事项,又对法律程序不知晓,请你们通过卡片上的电话号码,及时与我联系,我会向你们提供一对一法律咨询服务。”
普玛江塘法庭在辖区3个乡镇、30个行政村全部设置联系法官公示牌。开展“敲门行动”,将便民服务卡送到农牧民家里;在下乡排查矛盾纠纷、开展法治宣传时,向农牧民、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发放便民服务卡,让更多群众知道遇到法律问题可以向法官咨询。
2023年11月,浪卡子法院在普玛江塘乡设立了全县首个“无讼乡镇”示范点。法庭和乡综治中心、边境派出所、6个村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构建起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联动机制。法官充分发挥指导人民调解职能,激活基层组织解纷潜能,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就地实质化解,真正让“抓前端、治未病”在雪域高原落地落实。当年,普玛江塘乡涉及农牧民的3件纠纷全部调解结案。
“将无讼理念融入社会综合治理后,普玛江塘乡已基本形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成诉、纠纷化解在萌芽’的良好局面。”普玛江塘乡党委副书记李云龙说,“我们乡党委很重视的工程公司拖欠17位牧民运输费纠纷,就是法庭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成功的范例,堪称边境乡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
无法生长树木的高地 法治的“种子”在生根开花
“没打借条,借出去的钱要不回来怎么办?外出务工被拖欠工资,有哪些合法的维权途径?驾驶、乘坐无牌无证农用车出事故谁该承担责任?今天,我来为乡亲们讲一讲。”
今年3月12日,普玛江塘法庭干警来到措果村、沙空村两个边境村举办普法讲座。法官结合法庭2023年受理的案件类型、特点,重点讲解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民间借贷纠纷、劳务纠纷中一些常见的法律问题,指导农牧民如何避免纠纷发生。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讲法律,让农牧民听得懂听得进,引导群众依法办事、遇事找法、化解矛盾靠法,是我们开展普法活动的目标追求。”巴桑次仁表示。
被称为“生命禁区”的普玛江塘乡居民少,案件也少,但不能因此“躺平”。普玛江塘法庭将普法宣传、政策宣讲作为日常重点工作之一,充分发挥车载科技流动法庭广覆盖、宽服务、贴近群众的优势,为农牧民提供“点单式”精准普法。
“一辆车就是一个法庭。车子开到哪里,法律就送到哪里,矛盾纠纷就化解在哪里。”法警次旦多吉和法官一起跑遍辖区村庄,感触良多。
将法治金句印在小帽、雨伞、围裙、书包上,集实用性和普法宣传于一体。每次集中宣讲后,法官采取有奖问答、赠送奖品等方式,加深农牧民对一些法律常识的印象。
家住打隆镇的白玛曲扎就是听过法官普法后,懂得了遇事找法。山南某驾校营销员乔某到打隆镇招收学员,承诺驾校会直接在打隆镇开班教学,一次包教包会包拿到驾驶证。65岁的白玛曲扎和另3位村民都交了4000元报名费,签订了培训合同。谁知,乔某收走4人的报名费后就再没音讯。
打隆镇每年都会举办边贸物资交流会,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是浪卡子县的一张亮丽名片。普玛江塘法庭抓住交流会期间人员集中的好时机开展法治宣传。白玛曲扎在现场听了法官说法,领到一张法官便民服务卡,而负责联系打隆镇的恰好是浪卡子法院院长曹成鹏。
曹成鹏接到4位村民的诉求后,迅速联系上山南某驾校负责人,找到已经从驾校离职的乔某,在驾校组织三方进行诉前调解,当场为白玛曲扎等4位村民要回1.6万元报名费。
事后,白玛曲扎常向邻居说:“遇事找法,潘托布(管用)!”
“近年来,随着富民强边政策不断落实,新219国道从普玛江塘乡经过,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牧民劳务和经营性收入不断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和游客也比以前多了,提高群众法治观念和依法维权意识成为普法的主要任务。”巴桑次仁的办公室文件柜里整齐排放着藏汉双语法律书籍,他的笔记本上记满一个个用于普法的鲜活案例。
“每次准备普法课件,都要先查阅藏汉双语法律书籍,做好回复农牧民咨询的准备,自然而然提高了自身的法律素养、司法能力。”前年大学毕业考进浪卡子法院的阿旺群旦说。
“我们祖辈都是放牧为生,以前进城卖畜牧产品或者采购商品,遇到不公就自认倒霉。我开了家小店,一位外来务工的人赊账1万多元后突然失联,多亏法庭法官及时相助,帮我追回了欠款。不然,我的小店早垮了。”普布旦增说起自己的幸运,笑逐颜开。
普玛江塘乡有25公里国境线。法庭和普玛江塘边境派出所开展“庭所共建”,联合向农牧民宣讲刑法、国家安全法、《西藏自治区边境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增强边民群众的爱国意识、法律意识和守边固边意识,筑牢边境地区国家安全屏障,为西藏创建国家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区贡献一份力量。
“普玛江塘法庭地处海拔最高乡,那里无法生长树木,但法庭干警持之以恒播撒下法治的‘种子’,在高地上发芽、生根、开花,是山南法院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的缩影。”山南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卓玛央宗说。(记者 周瑞平)
(责编:梁秋坪、薄晨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