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6 07:00:46 来源: sp20241226
中新网 北京12月23日电 题:如何从文明视域研究中国人权?
作者 崔白露
由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鲁广锦主编,吉林大学多学科团队共同合作完成的新著《中国式人权文明概论》,近日由商务印书馆付梓问世。该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式人权文明新形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式人权文明”一词,是本书的核心概念,也是编者提出的全新学术话语。作为中国人权理论研究著作,全书从文明视域出发系统性研究中国人权,在国内学术界尚属首次,为建构中国自主的人权知识体系作出了积极尝试。
《中国式人权文明概论》封面。书中观点认为,中国式人权文明,是一个现今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拥有14亿多人口的东方大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不断尊重和保障人权而生成的人权文明新样态。中国式人权文明遵循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基本观点,生长于深厚的中华文明沃土之中,积极借鉴人类人权文明优秀成果,并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得以形成,既具有人类人权文明的共通性,又来自于中国的具体人权实践,有自己的内涵特质。
回溯人类人权文明发展史,从人权思想的产生,到人权概念的提出,再到人权成为一项普遍性的国际原则,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人权在现代世界,融汇多种文化和文明元素,形成诸如欧美自由资本主义式、马克思主义自由全面发展式、苏联社会主义式、联合国全球普遍式、发展中国家不可分割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式等不同人权类型。
但自近代西方启蒙运动思想家提出“人权”这一概念以来,其西方色彩尤为显著,解释权也被西方国家垄断。时至今日,虽然西方世界的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被不断证明具有局限性、狭隘性,甚至已成为干涉他国的工具,但将其奉为圭臬的依然大有人在。这种思维定式,不仅源于美西方国家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扩张和价值观输出,也与其在人权理论研究、学术体系建设方面的长年深耕,以及在人权话语权上的主导地位不无关联。
本书主编鲁广锦教授长期致力于人权的理论研究和国际实践活动,曾主持撰写中国政府系列白皮书,组织起草《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策划参与国内外大规模人权会议,在多边、双边等多领域推进人权交流交往。他在《构建中国人权学:缘由、认知、范式》一文中写道:“由于在认识上存在偏差,加上历史的种种原因,特别是把‘人权’当作西方思想文化的产物,视其为舶来品的观念,使得我们没有真正把中国人权的成功实践经验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和价值学说来加以整理、归纳、提炼,我们还很不善于构建属于中国自己的人权学说。”
鲁广锦认为,如同中国有自己的哲学、文学、法学、历史学、政治学以及社会学,中国也应有自己的人权学。因此,用理论解读中国人权的实践经验,构建中国人权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成为摆在中国社会科学工作者面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中国式人权文明概论》的出版,正是中国人权学的一项创新理论成果。
全书共分为总论和八个章节。总论提出了“中国式人权文明”,并通过阐释其提出根由、生成背景、内涵特质和世界意义,回答了为何要研究中国式人权文明的问题,为读者理解本书核心概念勾勒出一条主线。
前四章以时间为轴,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人权”出发,到“西方人权思想的传入及其影响”“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与中国革命”,再到“开辟人类人权文明新境界”,编者以一半篇幅串联起中国式人权文明的思想渊源和历史发展脉络。
书中特别提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的丰富人权思想,如人本思想、民本思想、天下为公思想、和平思想等,孕育并生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权文明精神,在人类人权思想史上有重要地位。
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把人权的普遍性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顺应时代潮流、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开辟一种新的人权文明样态。
后四章中,编者分别从“奉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在发展中保护和促进人权”“有效保障公民权利、政治权利和党员民主权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人权治理”四个方面展开论述,通过对中国人权道路、理论、制度、政策和实践的多维度解读,展现了中国式人权文明有别与其他人权文明的突出特征,实证了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全书既具有历史纵深,又涵盖现实发展,既聚焦中国,亦放眼世界,从文明视域出发,回答了中国为何走出一条不同于美国或西方一些国家的人权发展道路、形成独特的人权文明实践范式这一重要问题。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当下,《中国式人权文明概论》一书的出版,不仅为广大读者了解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提供知识参考,为海内外中国人权学研究提供学术借鉴,也为提升中国国际人权话语权提供学理支撑。(完)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