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0 15:11:25 来源: sp20250110
“北大荒”开展农田航化作业。新华社发
【新征程上看改革】
大暑时节,正是“人在屋里热得跳,稻在田里哈哈笑”的时候,南方水稻产区开启“双抢”大忙模式。这不,湖南省常宁市罗桥镇湖波村的农户正忙着抢收早稻、抢插晚稻,田野里一派繁忙景象。
青山环抱、碧水萦绕,一拨拨游客来到浙江湖州安吉县余村望山看水寻乡愁,一批批返乡人和新农民来到余村创业发展,咖啡馆、露营基地、青创基地等新业态不断涌现。
两个镜头,景色各异,但都绘就了同一组图景——神州大地,一片片沃野生长着希望,一个个村庄涌动着活力。
希望与活力从何而来?
改革!
无论何时,当我们翻看厚重的中国改革发展历程,都会将目光聚焦那一页——40多年前,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村民按下红手印,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时代大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部署、系统推进农业农村改革,一些长期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逐步得到破解,广袤乡村焕发新活力。
今天,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冲锋号角响彻神州大地。日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指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用好改革这一法宝。
站在继往开来的历史关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举措,必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有奔头——深挖潜力,农业生产高质又高效
沃野麦飘香,满地铺金黄。不久前,山东济宁市嘉祥县仲山镇布山村种粮大户史成行的麦田里机声隆隆,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收割、脱粒、去壳一气呵成。“我今年一共流转了850多亩土地,其中,600多亩用来种了小麦。”看着金黄的麦粒如瀑布般倾泻而下,史成行高兴地说,“今年地里主要种的是‘济麦22’,这个品种高产稳产,抗病性、抗倒伏性强,每亩收了1100多斤,比去年高!”
又是一个丰收季!
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4年,夏粮产量2995.6亿斤,比上年增加72.5亿斤,增长2.5%,全国夏粮获得丰收。夏粮单产有所增加,单产达375.2公斤/亩,比上年增加9.0公斤/亩,增长2.5%。其中,小麦单产399.1公斤/亩,增长2.6%。
“各地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改善生产条件,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积极推进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多数省(区、市)夏粮单产增加。”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司长王贵荣解读数据时指出。
河南省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原武镇种粮户申继锋承包的600多亩麦田,就位于当地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今年我种的小麦平均亩产有1230斤左右!小麦产量越来越高,高标准农田功不可没。”申继锋说,“高标准农田旱能灌、涝能排,大型农机进出方便,还配套有墒情监测站、气象预报站,地里的科技含量很高!”
“我们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了农田地力提升、田间道路、农田灌溉、农田排水、农田输配电、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农田信息化七大工程,实现高效节水全覆盖;应用了X波段昆虫雷达等先进农业装备,运用物联网、视频监控、传感器、信息采集等技术,实现农田生态实时监测。”平原示范区农业农村局现代农业科科长郑晓凡介绍。
万物土中生,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决定》提出,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各类耕地占用纳入统一管理,完善补充耕地质量验收机制,确保达到平衡标准。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管护机制。
针对《决定》提出的有关要求,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表示,农业农村部将坚持“质量第一、量质并举”的工作导向,采取长牙带刺的硬措施,千方百计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真正做到建一亩成一亩。全流程加强建设管理,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同步谋划管护主体、管护机制和保障措施,明确管护责任和标准,强化建后管护。
单产增加还离不开良种支撑。目前,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96%,农作物自主选育的品种种植面积占95%以上,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基本实现良种全覆盖。品种对单产的贡献率超过45%。
数据显示,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的54.5%提升至2023年的63.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4%。农业科技创新,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强大驱动力。“我们将突出整体效能抓体系,突出产业应用导向抓创新,突出‘最后一公里’抓转化,突出激发动力活力抓人才,全力推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张兴旺说。
如王贵荣所说,社会化服务也在为农业生产助力。“服务站平时发挥土地托管、病虫害防治、防灾减灾等作用,在农业生产应急救灾中提供抢收抢种、粮食转运等服务,可以为全县106万亩耕地提供耕、种、防、收多环节全链条农事托管服务。”河南省原阳县阳阿农业综合服务站负责人吴小欣介绍。
《决定》明确,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健全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放眼全国,近400万个家庭农场、近220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7万个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涌现,不断深化的农业农村改革让希望的田野活力迸发。
有看头——内外兼修,乡村有颜也有品
暑期,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平安村的旅游综合体番茄公社格外热闹。公社创始人齐晓景返乡创业15年来,带领村民们研发食用菌种植技术、发展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展电商营销等,带动了476户村民共同致富。
在余村,越来越多年轻人成为新村民。据了解,余村建成了37个青创百人园(楼)、青年人才社区等青创空间,引育青创项目703个。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扎实推进,村庄“颜值”提升的故事在大江南北频频上演。《决定》提出,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缩小城乡差别,首先体现在硬件上。近年来,我国着力改善广大乡村的人居环境,全国范围内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稳定保持在90%以上,开展清洁行动的村庄超过95%,村容村貌明显改善。万千乡村从“通路通水通电”升级为“硬化路进村、光纤入户、快递到家”,各类基础设施加快向乡村覆盖。
前不久,江西省遂川县巾石乡村民期盼已久的“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终于竣工通水。“水量足、水质好,打开水龙头就有甘甜的水!”界溪村村民张见平享受到了城乡同质同价的服务。据了解,目前全国90%的农村普及自来水。
缩小城乡差别,还体现在更多加快补齐农村发展和民生短板的改革举措上。我国加速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大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深化城市医院支援县级医院工作,进一步解决城乡医疗资源不均衡的瓶颈问题。
广袤乡村的治理手段和效能也逐步提升。在遂川县,江西省启动的“5G+长效管护平台”,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AI等技术手段,通过网格化管理,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一网统管”。在全国,清单制、积分制、数字化治理模式覆盖面不断扩大,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扎实开展。
与此同时,各类资源要素加速向乡村聚集。数据显示,我国已累计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900多万人次,到2025年返乡入乡创业人员将超过1500万人。
从“脏乱差”到“绿富美”,从“颜值高”到“气质佳”,内外兼修的新时代乡村更有看头,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富足,一幅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在田间沃野徐徐展开。
尽管取得诸多成就,但客观来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专家表示,要稳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并通过发展产业不断激发农业农村的内生动力。要畅通城乡经济循环,使广大农村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同时充分发挥乡村作为消费市场和要素市场的重要作用。要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水平,结合农业农村发展实际,在尊重农民意愿基础上,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有盼头——钱袋鼓起,增收路越走越宽
农村改革和发展成果,要让广大农民共享。《决定》提出,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优化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加快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
今年,我国继续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和稻谷补贴,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在全国实施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好政策落入田间,不断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积极性。
农民增收致富,离不开更多产业支撑。“今年我家养了61头肉牛,前些日子已经出栏了40多头,预计年增收40余万元。”提起养牛的效益,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小集村养牛户梁文银脸上堆满了笑。近年来,驿城区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养殖产业,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在小农户和大市场之间架起桥梁,联农带农机制不断完善。
陕西洛川的苹果、湖北秭归的脐橙、广东茂名的荔枝、山西大同的黄花……当前,各地培育壮大富民产业,并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打造乡村休闲旅游业。遍地开花的富民产业,夯实了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也让群众的增收致富路越走越宽。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除了发展乡村产业就业增收、抓好项目建设拓岗增收,还要深化农村改革赋能增收。《决定》提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
在地处云开大山腹地的广东省信宜市钱排镇双合村,村民去年享受到了积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改革红利。“我们这里是三华李的核心产区,仅种李子这一项,村里每户的年收入能在10万元以上,年入二三十万元的农户也不少!得益于农旅融合发展,2023年,我们村首次分红,总金额113万元,村民第一次以‘股东’的身份领到了村集体经济的分红资金。”双合村党总支书记李冠章说。
增收的路子宽了,农民的钱袋子鼓了,日子更有盼头。2012年至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8389元增长到21691元。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缩小到2.39。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研究院院长程国强表示,深化农村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继续维护和保障好农民权益,更注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让农民分享改革成果。加快建立健全与乡村全面振兴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与制度安排,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破除束缚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看,神州大地上,耕耘从未停歇,山乡间的嬗变仍在上演,蹄疾步稳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大国“三农”将不断奏响新的华彩乐章,希望的田野将涌动澎湃活力!(记者 陈晨)
(责编:温璐、薄晨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