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0 04:47:49 来源: sp20241210
有光,才有了人们眼中色彩斑斓的世界。而有的光,可以穿透目力无法抵达的内里。
这束光,是长三角制造业重镇无锡的一家科创企业,潜心20年的“成果”。这束光,以超高精度、超高效率,让芯片内的气泡、整车铸件的缺陷、食品里的异物无所遁形。
做光,做自己的光,做照亮别人的光。
从零起步,深耕工业X射线领域。无锡日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照亮”越来越多“中国制造”的进阶中,更照见“中国制造”的创新之路、“中国智造”的宽广未来。
向0.4秒的不懈奔跑
9月27日,经过长时间的酝酿,日联科技董事长刘骏召集了一次董事会会议,讨论并决定:拟开展年产3000台套工业射线智能检测设备项目,一期投资金额7亿元。
8月底,日联科技发布上半年财报,实现营收3.33亿元,同比增长21.01%。最新的决定,正是源于下游高端精密制造业日益增长的检测需求。
不久前,记者来到刘骏的办公室,看到一本高中理科读本,十分疑惑,一名上市公司董事长为何还要去“复习”高中知识?
这个疑问,在日联科技的研发实验室里,得到解答——从X射线的基础理论到原子物理学、材料学的基本原理,大家激烈讨论、火花碰撞,仿佛回到了高中课堂。
公司里常见的一幕,一次次让30多年前曾做过高中物理老师的刘骏感慨:“只要一步步遵循原理大胆创新,敢于试错,出成果只是时间问题。”
X射线这种120多年前被物理学家发现的光,已广泛应用于工业产品检测约40年。大到航天航空、军工领域,小到电路板组装、半导体制造,都需要用X射线检测设备。
20世纪90年代,辞去教职下海的刘骏,在外资电子企业从工程师做到技术总监,其间经常与外国厂商打交道,购买X射线检测等设备。一路走来,他见证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也发现检测设备清一色都来自进口。
彼时,X射线检测设备制造、核心部件X射线源技术等被少数发达国家企业垄断。“买多少、什么价都是他们说了算,我很不服气。”一些国外企业的傲慢让刘骏受不了。
刘骏决定另起炉灶,立志制造“中国人自己的工业X光机”。
2007年,创业5年的刘骏造出了日联科技首台X射线检测机,2009年正式批量销售。但那时崭露头角的日联科技,还只能算是系统集成商,核心的X射线源等还得外购。
更被动的是“一源难求”,国外厂商产能受限,产品价格高、交货期长,很多时候买都买不到。日联科技不得不自主研发核心技术。这意味着要把X射线源的设计、材料、工艺全部搞清楚,不仅需要多学科交叉研究,且理论计算复杂、材料应用和技术工艺难度极大。
于是,日联科技从零起步,设立了两个研发部门:一个从基础物理研究出发搞基础研发,着力突破X射线源“卡脖子”问题;一个搞应用研发,不断解锁X射线检测应用的新场景。“投入巨资从事基础物理研究的民营企业凤毛麟角,但所有突破,都必须从打牢地基起步。”刘骏说。
时间是企业创新最大的敌人。
自2009年将总部迁到无锡起,日联科技埋头研发“光源”。最初计划用5年时间、投入5000万元实现突破,最终在不断试错中,花了整整10年时间、“烧了上亿元”才实现目标。
其间,刘骏要稳住股东、稳住研发团队。最艰难时,连员工工资都是刘骏四处借回来发的。
时间也是企业创新最好的朋友。
X射线源需要上百种原材料,为了一项关键的国产陶瓷材料,团队在江西花了一年时间才找到合适的供应商;一种关键的玻璃烧结技艺,传承者全国只有几个人,刘骏四处打听、“三顾茅庐”,才请到一位。“材料如果还要依靠进口,话语权就仍然掌握在国外供应商手里。”刘骏说。
刘骏一直鼓励研发团队:“错了没关系,会给足大家时间。”
有了基础研发的核心技术,应用才能自主可控;产品更快更好被应用,才能获得利润支撑基础研发。刘骏说,日联科技靠“两条腿走路”形成了一个正向循环。
十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2020年,日联科技自研的微焦点X射线源实现量产,经国际知名检测机构比对测试,性能达到或优于进口产品水平,被工信部评价为“国际先进、国内领先”。
如今,日联科技已跃居行业头部,多款X射线源实现100%国产化,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X射线源核心技术拥有者。
指着几年间快速迭代的产品,日联科技副总经理兼研发总监王刘成告诉记者,现在他们的机器1秒可拍上百张X光片,在产线上最快0.4秒即可完成一次检测,检测精度可达几微米。
X射线应用于全球工业领域40多年后,中国企业通过不懈的努力、持续的创新,将其转化为最快0.4秒/次的高速智能化检测设备,助力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5%里的无限可能
车间里,日联科技董事会秘书辛晨比划着介绍起检测设备位置的变化:
以前,不少企业将其放在墙角,只在产品抽检时使用;现在,日联科技的检测设备已成许多企业智能生产线的有机组成部分。
“高品质已然成为普遍要求,中国制造业正从粗放向精益、从机械化向智能化加速升级。这倒逼我们的检测设备不仅要硬件更先进,算法等软件也要更强大。”辛晨说。
从抽检到全检,从离线到在线,从二维到三维……日联科技研发的X射线源发出的这束光,不仅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
日联科技工程师周鑫良拿起一块电脑主板放进一台微焦X射线检测设备中,几秒钟后,主板上比指甲盖还小的芯片,形成巴掌大小的扫描影像,显示在检测设备屏幕上,芯片内部有没有气泡、断裂,肉眼可见。
芯片中微米级的气泡得以检出,电子设备的性能得到有效保障;新能源汽车一体化铸件实现无损检测,零部件的数量和成本大幅下降;锂电池绕卷对齐度可以精准测量,制造工艺更加安全高效……
人们熟悉的X光片是二维的,日联科技的检测却是三维的。刘骏说,这过程十分复杂,先要从不同角度穿透被检测物体,把物体内部要检测的结构进行三维重建,生成物体的三维模型和内部结构图像,再进行切层分析,识别缺陷、杂质和结构的变异程度。
这样的深度透视,助力制造企业判定产品品质、发现问题所在,进而持续改善质量。
“日联科技95%的产品应用在集成电路和电子制造、新能源锂电、铸件焊件检测三大领域,剩下的5%,孕育着无限的可能。”刘骏说。
5%,占比这么小,潜力那么大?起初,不少员工无法理解刘骏的乐观,直到应用研发部门将一个个应用案例摆到大家面前:
透过X光,可以检测一包坚果有无杂质、变质,一个罐头是否密封包装,一瓶酱油是否灌装到位……在往常“八竿子打不着”的领域,一批网红食品企业成为新用户。
“研发创造出更多应用场景,市场才不会有天花板,才能一直深耕下去。”刘骏说,不断将核心技术衍生为更多应用产品,企业才有无限可能。
目前,日联科技检测设备的应用“版图”正持续扩容,已经从电子半导体、新能源电池、汽车零部件延伸至食品异物、公共安全等多个新兴领域。
日联科技的企业标志,是一个圆里释放出三根射线。有人把它理解成一个X射线源,也有人觉得它是一个毛头小伙的写照。
但无论是光芒还是青年,在刘骏眼里都代表着活力。作为这家科技企业的负责人,刘骏常年在一线苦心钻研技术创新,他也常勉励员工,要保持活跃的逆向思维。
2023年3月31日,日联科技上市。在招股书中,刘骏埋下了另一个5%的伏笔——计划到2025年将检测设备中应用自产射线源的比例提升到95%以上,剩下的5%左右成为留白。
与有着数十年技术积累和迭代经验的外国友商相比,日联科技确实显得年轻。
“不仅敢于做老师,我们也非常愿意做学生。”刘骏说,留下5%搭载国际同行的产品,就有了与国际核心装备同条件比对的空间,更有利于对自己进行检验和提升。
20%背后的品质自信
“出海”参与全球竞合,是不少中国企业发展壮大后的自然选择。日联科技的出海行动,早已蓄力多年。
一家在无锡设立工厂十多年的德国企业,车间里一直没有使用中国制造的设备。近年来,出于成本、区位等因素考量,这家企业开始尝试使用中国的检测设备。
牢牢抓住客户诉求,经过4年反复打磨,日联科技最终以个性化的产品服务方案,让这家德企引进了第一台中国制造的设备。
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这是20多年前刘骏在外资企业工作时就有的深切感受。如今,日联科技已经在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开业务布局。
今年4月,日联科技首个海外工厂在马来西亚落成投产。这里近5000平方米的占地面积,只有即将开建的无锡新工厂的十分之一,却是日联科技抢占海外市场的重要桥头堡。
“不少东南亚企业青睐中国的新技术、新装备。”8月份,刚在越南进行产品推广的日联科技副总裁李育林看到了东南亚市场蕴含的机遇。
在东南亚,日联科技的产品价格比竞品高20%。李育林说,这样的定价是要向市场表明,日联科技对自身的品质和优势有足够的信心。
面向东南亚的日联科技马来西亚工厂,距离新加坡只有半小时车程,周边有3个国际机场、3个货运海港。
按照类似的逻辑,日联科技将辐射欧洲的分支机构放在了匈牙利。因为,从那里坐飞机2小时、开车6小时就能到达几乎所有欧洲主要国家的主要城市。
刘骏说,出海拼的不是价格而是品牌,但品牌从来不是打在机器外壳上的标签,而是核心技术撑起的机器安全可靠的性能。正如日联科技自主研发的X射线源,点亮的每一秒都是对品牌实力的检验和塑造。
7天生产一台设备,每年超过10%的销售收入投入研发,公司成员25%是研发人员,48小时内完成维修服务……接待海内外客户时,日联科技的市场人员会自信地报出一连串数字,这是日联科技的效能标准。
“想‘纵横’世界,必须回归技术本身。”刘骏向记者托出他的心得——纵向深耕,突破X射线检测技术在航天、航海、农业、考古、医疗和生物医药等各类应用领域的“卡点”;横向拓展,探索X射线检测技术与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涡流检测等多项其他检测技术的融合发展。
虽然掌握了不少核心技术,但日联科技从未停止新的探索。2024年4月,日联先进检测应用技术研究院设立,面向市场前沿持续研发系列微米至纳米级微焦点和大功率X射线源,同时不断推进AI人工智能算法、3D/CT断层扫描技术等在X射线检测领域的应用。
“我们会一直深耕下去,希望做到创新在中国、推广到世界,成为全球最专业的‘工业医生’。”刘骏说,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都有巨大的机遇,有竞争力的中国企业应当努力成为全球性企业,为“中国制造”代言。
“想读好书,得吃苦。想做好企业,就得永远吃苦。”刘骏的这句口头禅,是日联科技人的写照和追求。
在工作中,无论是科研、生产还是销售,他们都像学生一样随时回到基本原理:
X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具有多种性质和应用。人们利用其高穿透能力,洞察物品的内部结构,判断质量和可靠性。
“回归本源,是我们守正创新的开始;洞察本质,是我们阔步未来的基石。”刘骏说。
(记者陈刚 杨绍功 叶昊鸣)
新华社南京10月14日电
(责编:王震、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