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7 08:43:48 来源: sp20241227
中新网 林芝墨脱11月3日电 (记者 赵朗)墨脱县是西藏最特殊的县之一,从热带季雨林带到高山冰雪带,拥有近7000米的海拔落差,造就了丰富的垂直自然带。这里因是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而被外界关注。闻名于世的不止如此,这里还是待世人解密的野生动植物宝库。2000年4月,墨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扩界并更名为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近日,记者走进林芝墨脱,跟随格当乡公益林专业管护站的管护员们巡山护林。
图为三名管护员在原始森林巡逻。赵朗 摄3名管护员到达格当乡最深处的一片原始森林。正值深秋,对于管护员们来说是最好的季节,雨季结束,蚊虫也少。他们仅带了背包和道具,管护站副站长索朗罗珠说:“今天不用过夜,带的装备很简单。”
走进原始森林,无路可言,他们用刀具清出一条通道来。地形复杂,灌木丛生,大家深一脚浅一脚前进,巡逻时还得注意蛇虫。上坡下坡间,索朗顿珠是速度最快的,外号“山羊”由此得来。
此次进山,除了巡护,他们还有个重要的任务,查看原始森林里布设的红外相机。“山羊”索朗顿珠凭着记忆带着大家轻松找到了林中布设的红外相机。红外相机正常运行,影像记录了待辨认的野生动物。
索朗罗珠说:“格当片区有100多台红外相机,我们会定期帮助科考的老师们更换电源、收集数据卡。”
图为索朗罗珠和队友查看红外相机。赵朗 摄 图为索朗罗珠查看红外相机。赵朗 摄每月,管护员会不定期巡逻。长途的巡逻,他们会准备帐篷等物资,背着负重七八十斤进山巡逻10天左右。风餐露宿、遇水搭桥,很是辛苦,不过路上的绝美风景还是能让疲惫的他们兴奋起来。路上常能见到白颊猕猴、黑熊,蚊虫蛇蚁也让他们的巡逻路更“热闹”。
管护站的管护员学历普遍不高。在索朗罗珠看来,因通路,墨脱这个闭塞的边境小县得以开放,又得益于国家生态政策,让他们有了就近就业的机会。
他特别希望自己能提升汉语水平,把家乡介绍给外来的游客,让他们了解这里拥有世界独有的美丽。
图为管护员们林中休息。赵朗 摄扎西次培是格当乡公益林专业管护站站长,他和其他管护员一样,在2015年加入生态保护的队伍。雨季结束,即将进入干燥的冬季。防火宣传是他这两日的工作重点。他召集管护员以及村里的管护队长们都开了会,叮嘱加强巡逻。
他说,墨脱当地的门巴族曾以狩猎为生,房屋也是取材树木建造。所以在改变当地村民行为习惯上,管护员们也下了不少功夫。“经常给村民们说,之前是有打猎的习惯,但是要改改。国家重视生态保护,我们才有了生态收入,一定得好好保护我们的环境。”
工作越久,扎西次培越热爱生态保护。在他看来,村民生态观念普遍得到转变,保护的意识也有很大提升,但是宣传还得继续做下去。
近两年,格当乡因科考渐渐被外界熟知。格当乡的管护员们在承担原有的工作基础上,也为野生动物监测科考团队提供向导服务,协助他们布设红外相机,并定期收集数据。
扎西次培感激生态保护的发展为他们带来更多机会,比如就业、开拓眼界。他说:“科考没进来之前,家乡的很多动物植物都不知道叫什么名,跟科考老师们交流,学到了很多,更明白了保护生态的重要性。”
图为索朗罗珠巡逻中。赵朗 摄 图为巡逻中,索朗顿珠用道具清理出通道。赵朗 摄墨脱县林草局副局长刘震介绍,2015年,墨脱县各乡镇公益林专业管护站成立,而在此前,也设立了村一级管护队长、护林员。截至目前,现有44名专业管护员,50名村级管护队员,2106名乡村护林员,“符合条件的,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一名护林员,形成了全民参与生态保护。”
他补充说,这里生活的门巴族以前以狩猎为生,成为护林员后参与生态保护,慢慢从狩猎者转变为守护者,而且因参与生态保护,能够获得政策收入。以乡村护林员为例,每人每年有6000元人民币补助。
近两年,墨脱县林草局也在引入社会资源和公益力量助力当地生态保护。比如格当乡,西藏首个蚂蚁森林公益项目在此落地。当地专业管护员经过项目执行机构四川省动物学会培训,能够参与当地野生动物监测保护项目,参与布设红外相机、独立收集数据等等。这对于提升管护员自身履职能力有很大帮助,还可以增加他们的收入。
还有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墨脱县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社区保护示范项目,他说,执行机构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对专业管护员、管护队长、乡村护林员进行了专业培训。另外,目前正针对格林村、亚让村村民做自然科普宣讲员培训,以后,村民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所见所闻向外来游客提供专业向导服务。既实现生态效益,又能够实现增收。
目前,墨脱生态保护正逐渐形成政府主导、科技助力、社会资源联动、全民参与的发展格局。刘震期待,未来生态保护体系更健全。(完)
【编辑:陈文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