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0 06:35:32 来源: sp20241110
“中医药标准化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工作,是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支撑,是推进中医药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可以说,适合我国中医药发展的标准体系框架已经基本建立。”7月3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司长朱桂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中医药标准化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计划》),以及中医药标准化工作进展成效有关情况。
加快推进《计划》落地实施
《计划》部署20项具体任务及25项专栏任务,对现有标准体系再“升级”,为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产业化、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计划》针对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部署加强了重点领域中医药标准供给,并提出完成180项中医药国内标准和30项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的要求。《计划》还明确了“公开共享中医药标准信息,通过标准数字化、新媒体等途径开展标准解读宣贯”“编印出版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推广手册”等宣传方式,助力中医药标准落地应用。
“适合我国中医药发展的标准体系框架已经基本建立,我们将围绕建立健全适合中医药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快推进《计划》落地实施,推动中医药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朱桂表示。
我国已出台3000多项中医药标准
据朱桂介绍,近年来,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我国形成了以中医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及中医药国际标准为主要内容的标准体系。
在国家标准方面,已制定中医药推荐性国家标准77项,包括《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医临床诊疗术语》《针灸学通用术语》等;指导性技术文件12项,包括儿科、外科、皮肤科等《中医技术操作规范》,主要涉及中医药术语、符号、技术规范等基础通用要求。
在中医药行业标准方面,已制定中医药行业标准10项,包括中医内、外、妇、儿、眼、耳鼻喉、肛肠、皮肤、骨伤等9科《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其修订通则,涉及中风、眩晕、哮喘等406个常见病证的名称、诊断依据、证候分类及疗效评定等四方面内容,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价、中医科研、教学等。
在中医药地方标准方面,各省区市已制定中医药地方标准1000余项,涉及中医药临床诊疗、科研管理、服务,以及中药材种植、生产加工、检验、鉴定、包装等内容。
在中医药团体标准方面,已制定中医药团体标准2500余项,主要涉及中医、针灸、中药材、种子种苗、信息技术、养生药膳指南等内容。
在中医药国际标准方面,ISO/TC249已发布中医药国际标准112项,包括中医术语类、医疗器械类等内容。
此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动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关于加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的意见》《中医医院建设标准》等规范指南。
“中医药走向国际要靠标准来引领”
“标准化人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石。”朱桂表示,近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度重视中医药标准化人才建设工作,将中医药标准化人才纳入了《“十四五”中医药人才发展规划》,对中医药人才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朱桂透露,将围绕《“十四五”中医药人才发展规划》《计划》等,推动标准化人才规模、结构、质量、效能协调发展。
“中医药走向国际要靠标准来引领。”全国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介绍,各国有各国的法律,全球各类学校使用的教材标准都不统一。为此,他们编纂了教学大纲,组织海内外专家编写了13本中医药核心教材,这有利于规范世界中医药教育。“这套标准现已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动使用,助力中医药在全球健康可持续发展。”张伯礼说。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从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满足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出发,进一步推进公开共享中医药标准信息;推动将中医药标准制修订及推广应用情况纳入各级各类考核评审指标;建立中医药标准实施信息反馈渠道,常态化开展重点标准的实施情况统计分析,充分发挥好标准的技术支撑作用。”朱桂说。
(光明日报北京7月31日电 本报记者 田雅婷 本报通讯员 张兆萌)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