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以“产能过剩”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望海楼·看清“中国产能过剩论”背后的真企图④)

发布时间:2024-12-28 06:16:15 来源: sp20241228

  在日前举办的广交会上,以外贸“新三样”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产品成为明星。“全世界都对中国绿色技术感兴趣。”美国进口商史蒂文·塞利科夫说,他很愿意在中国寻找商业机会。

  近几年,中国新能源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稳步上升,受到许多国家欢迎。然而,美国一些政客和媒体又搬出抹黑唱衰中国的那一套,炮制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诬称中国以“过剩产能”冲击世界经济,歪曲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正常的经贸关系。

  中国新能源产能真的过剩了吗?看市场需求:国际能源署测算,要实现碳中和目标,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到2030年需达约4500万辆,是2022年的4.5倍,光伏装机需求量也将大幅增长。目前产能还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何来“过剩”一说?看产能利用:近年来中国汽车销量排名前十的企业集团在产能利用率上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英国行业新闻网站“这才是汽车”分析,2023年,中国比亚迪集团、特斯拉上海工厂和上汽集团等产能利用率在80%左右。这一水平处于合理区间。有外媒指出,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并不高,特别是绝大多数排名靠前的汽车制造商产能利用率处于国际公认的正常水平,“如果中国电动汽车真的‘产能过剩’,那么我们应该看到很多巨大的停车场塞满了卖不出去的新车”。

  事实明明白白摆在那里,但美国一些人士仍近乎偏执地炒作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其本质上是给贸易保护主义“打掩护”,企图以此扼杀中国优势产业,阻止中国产业跃升。

  这些人真正的担忧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光伏等绿色产业依靠持续的技术创新、完善的产业链体系和充分的市场竞争快速发展,产品在全球市场广受欢迎,对电动化转型相对迟缓的美国本土行业产生较强冲击。在这一代表着未来发展的产业赛道上,发现中国领先了,美方便操弄起贸易保护主义的惯常伎俩,一边搞“小院高墙”,一边泼脏水、下绊子。当美国有竞争优势,就大谈自由市场;如果没有,就搞保护主义,甚至抹黑其他国家。

  多年来,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大行其道,不断通过“退群”“毁约”等单边主义行为破坏全球多边贸易秩序。以新能源产业为例,美国政府通过《通胀削减法》,为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清洁能源产业提供约3690亿美元税收激励和补贴。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最多可获7500美元补贴,但整车必须在北美组装,且不得包含任何由“受关注的外国实体”制造或组装的电池组件。这是赤裸裸带有保护主义色彩的产业政策,不仅针对中国,也引发了欧盟、日本以及韩国等其盟友的强烈不满。

  历史已经反复证明,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无助于解决实质性问题,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人为阻挠中国物美价宜的绿色产品进入本国市场,表面上保护了其国内市场,实际上不但损害本国消费者利益,更会影响资源要素在全球范围的配置效率,破坏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拖累全球经济绿色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彭博社近日刊文指出,过去10年美国采取钢铁保护主义措施,不仅未阻止美国金属制造业就业岗位减少,还增加了美国经济其他领域成本,降低了行业竞争力,若将这一政策应用于新能源产业,将进一步削弱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推动资源自由流动、市场贯通融合、成果广泛共享,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以“产能过剩”之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无法拯救美国相关产业,只会阻碍双边和多边国际经济合作。正如德国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所说,保护主义不会带来长期成功,“如果我们在日益严重的保护主义中寻求财富,是步入歧途”。

  (作者为本报评论员) 【编辑: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