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1 12:33:06 来源: sp20250101
中新社 晋中10月17日电 题:专访王为杰:继续做华语电影的海外“铺路人”
中新社 记者 胡健
王为杰的名字鲜少有人听闻,电影圈内人也对其颇感神秘。但当他的名字与《霸王别姬》《重庆森林》《大红灯笼高高挂》相连,他就是把华语电影推向国际的那个人。
第七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平遥之夜”16日晚颁出各项荣誉,电影公关传媒顾问王为杰被授予“中国电影海外贡献荣誉”,奖励其对推广中国电影、介绍中国电影作出的贡献。
授奖词这样描述他,“王为杰是很多中国电影迈向全球的幕后推手,他以世界眼光、凭传播之力,为华语电影铺桥搭路、振臂高呼,将《霸王别姬》《大红灯笼高高挂》《一一》等经典佳作远播海外,助力华语导演扬名四海。”
16日晚,电影公关传媒顾问王为杰获第七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中国电影海外贡献荣誉”。(平遥国际电影展供图)站在聚光灯下的王为杰显得非常紧张,双手不停搓着那座沉甸甸的奖杯。回顾30多年的电影生涯,王为杰认为自己是幸运的,“能有幸在20世纪90年代,遇到那么多优秀的华语电影,看到它们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是一段非常难忘的经历”。
王为杰于1960年出生在中国香港,先后得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学士、纽约大学硕士学位。1985年,王为杰在美国纽约的Renee Furst公关公司担任助理,从那时开始与华语电影结下不解之缘。
1988年,陈凯歌带着电影《孩子王》来到戛纳国际电影节,彼时已经从柏林国际电影节摘得金熊奖的张艺谋作为中国代表团的成员也一同抵达。当时,王为杰联络法国当地媒体和影评人,对《孩子王》进行推广,试图让海外媒体了解华语电影。
王为杰(左一)于1988年在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与中国电影人合影。(受访者供图)在那之后,王为杰不断穿梭在各大国际电影节,为每一部走向国际的华语电影奔走发声。“那个年代,没有人留意华语片,国际上主流的艺术片是法国或德国的,所以就特别需要一个窗口,通过当地的媒介向海外介绍华语电影。”王为杰说。
在王为杰的印象里,2000年是华语电影的高光之年。台湾导演杨德昌的《一一》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梁朝伟凭借《花样年华》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李安的《卧虎藏龙》也在次年的美国奥斯卡金像奖上获得最佳外语片。而这些佳作的背后,都有王为杰“摇旗呐喊”的身影。
2000年之后,王为杰加入哥伦比亚电影制作(亚洲)公司,其职业方向由电影宣传转为电影顾问与咨询。他先后与美国圣丹斯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瑞士洛迦诺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合作,在全球范围内遴选佳片。
王为杰(右一)与中国香港导演许鞍华(左一)。(受访者供图)回顾30多年的电影生涯,王为杰认为,中国电影在数十年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影也越来越多元化。特别像平遥国际电影展这样为年轻电影人发声的平台,未来一定会涌现出更多题材多样的华语电影,在国际舞台绽放光彩。(完)
【编辑:钱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