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谱写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4-12-06 01:55:07 来源: sp20241206

  奋力谱写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前在湖南长沙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强调中部地区“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求中部地区“一以贯之抓好党中央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一系列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以贯之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

  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并将其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2006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提出使中部地区在发挥承东启西和产业发展优势中崛起。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南昌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就做好中部地区崛起工作提出8点意见。2021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到2025年综合实力、内生动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到2035年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以来,中部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迅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国家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更加巩固,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2006—2023年,中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9.1%,比全国平均增速高0.5个百分点,比东部地区平均增速高0.8个百分点。中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由2006年的19.4%提高到2023年的21.6%。

  2019年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中部地区克服新冠疫情冲击、极端天气频发、全球经济低迷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经济实现了平稳增长,创新发展动能不断增强,产业基础明显改善,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从2018年到2023年,中部地区生产总值由20.1万亿元增加到27.0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5.1%,略高于全国平均增速。这期间,江西、山西、安徽、湖南的经济增速均超过5.5%,河南、湖北、湖南地区生产总值均迈上5万亿元台阶。目前,中部地区已经站在更高发展起点上,培育形成了8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前5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占全国的21%。中部各省发挥各自优势,正积极培育发展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和未来产业。

  同时要看到,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需要一以贯之抓好各项已出台政策的贯彻落实,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和支持力度,研究提出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举措,汇聚各方资源力量,形成强大合力,使中部地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更好融入和支撑新发展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与其他重大发展战略的衔接,更好融入和支撑新发展格局。”中部地区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区内资源要素丰富,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尤其是在畅通国内大循环方面,中部地区地理位置居中,既临近资源要素集聚地,又处于国内市场的中心地带,在优化产业布局和支撑新发展格局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条件也有必要更好融入和支撑新发展格局。

  加强与其他重大发展战略的衔接。区域重大发展战略是针对具有全局性意义的重要区域制定的发展战略。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既要加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度对接,又要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融合联动,切实增强各项战略的协同性、耦合性、一致性,充分发挥其叠加效应、协同效应、融合效应。同时要认识到,由于地理区位和联系程度不同,中部各地深度对接的重点具有差异性,有的将深度对接京津冀,有的将重点对接长三角或粤港澳大湾区等;加强融合联动具有多层次性,既要做好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有机衔接和协同推进,又要全面融入和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动上中下游协同联动发展。

  充分发挥中部地区承东启西作用。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中,推动中部地区崛起起着衔接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和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纽带与桥梁作用。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市场优势、文化优势等,积极引进东部地区科技、人才、品牌等创新资源和产业资本,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优化产业布局,强化中部地区崛起的产业支撑;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的大通道优势,加强与西部大开发的对接联动,不断增强对西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中西部地区协同快速发展。

  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中部地区是有效衔接国内大循环和国际经济循环的枢纽地带,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部各地应发挥各自优势,依托交通干线和现代交通网络体系,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主动对接新亚欧大陆桥、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更多高能级对外开放合作平台,多措并举持续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在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更好支撑和服务国家战略腹地建设。中部地区是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的重要承载地。要大力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发展,推进都市圈、省域副中心和中心城市建设,依托城镇和产业园区建设一批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强城市群、都市圈、中心城市之间的协调联动,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和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要建立多领域、多层次的区际合作机制,加快推进区域一体化和都市圈同城化,增强中部地区发展的协同性和整体性,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谱写新篇章

  新时代新征程,中部地区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是支撑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区域。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将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意义。

  提升粮食、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均是国家粮食主产区。2022年,中部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30%,其中稻谷和小麦产量占全国的40%以上。中部地区能源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高质量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打造一批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加强煤炭、稀土等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要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和能源稳定安全供应,进一步巩固粮食生产基地和能源原材料基地地位。

  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中部地区科技、教育力量较为雄厚,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基础较好,发展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推进新型工业化具有很大潜力。推动中部地区崛起,需要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巩固提升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地位。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部。中部地区河流湖泊众多,水生态环境敏感,治理压力较大。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生态环境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协同治理,携手共建生态安全屏障,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加快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同时,完善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立多元化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不断拓展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加快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

  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目前,中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必须以县域为基本地域单元,统筹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畅通城乡人口、资金和技术流动渠道,推动城乡之间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共同富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和市场,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大对革命老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城区与县域以及县域之间协调发展。

  (魏后凯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人民日报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