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30 10:58:26 来源: sp20241130
中国船舶制造业正乘风远航(国际论道)
2024年1月1日,中国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开启商业首航,标志着中国已具备建造航空母舰、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大型邮轮的能力,摘取全球船舶制造业“皇冠上三大明珠”。外媒关注,中国船舶制造业多项指标领先全球,中国正从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迈进。
建造能力不断提高
据法国《回声报》网站报道,中国造船厂建造的第一艘大型邮轮开启商业首航,极具象征意义。“爱达·魔都号”启航标志着中国进入迄今为止由欧洲制造商、特别是法国大西洋造船厂主导的大型邮轮建造市场。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爱达·魔都号”全长323.6米,宽37.2米,总吨位达13.55万吨,拥有2125间客房,可搭载5246名乘客,比起欧洲人建造的大型邮轮也毫不逊色。
据彭博新闻社网站近日报道,“爱达·魔都号”邮轮1月1日从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启航,开始为期7天6晚的旅行,行程包括韩国济州岛、日本长崎和福冈。这艘客轮有16层,设有22间各具特色的餐厅和酒吧,包括麻将室、啤酒屋、火锅店、免税店和上演《马可·波罗——丝路情缘》等具有明显中国风格音乐剧的剧院。这艘邮轮为中国游客提供一种既可以出国、又不会完全脱离国内舒适生活的旅行方式。
法新社报道称,中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正式开启商业首航,标志着随着中国积极在关键技术领域寻求自立,高端建造能力不断提高。
“爱达·魔都号”邮轮启航,是中国大型船舶制造领域的又一里程碑。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0.1%、65.9%和53.4%,三大指标均排名世界第一。中国造船产品逐步覆盖市场上全部船型,产量占国际市场份额超过40%,行业全年收入超过5000亿元。外媒指出,近年来,中国船舶制造业快速发展,取得诸多亮眼成绩。
“中国在大型远洋船舶建造领域已成为领头羊,占据全球船舶制造业半壁江山。”韩国《环球财经》刊文称。韩联社近日报道称,据英国造船和海运业分析机构克拉克森研究公司的初步统计数据,2023年全球新造船订单量为4149万修正总吨(CGT),其中,中国船企承接2446万CGT,占比59%,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一。
相关领域深化合作
中国船舶制造业的发展,对全球船舶市场和贸易航运带来积极影响。许多外媒注意到,随着更多中国制造的船舶驶向全球,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港口、海运等相关领域的合作也在不断深化。
据俄罗斯卫星社网站报道,得益于货运规模、造船以及金融方面的优势,中国船东在新造船市场上非常活跃。2023年8月,中国船东所持有的船队规模已经达到2.492亿总吨,市场份额占比为15.9%,成为世界最大的船东国。
希腊《每日新闻报》报道称,希腊与中国在航运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不断加快,越来越多希腊船舶在中国建造,比雷埃夫斯港也逐渐成为欧洲集装箱装卸的领头羊。比雷埃夫斯港港务局由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经营。中远是全球最大航运企业之一,拥有1300多艘船舶,全球航线覆盖160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个港口。希腊航运金融协会主席乔治·希拉达基斯说,过去10年,希腊一半的新船在中国建造。
外媒关注到,在中国船舶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与之相关的海运行业也呈现繁荣景象。
据美国石英财经网站报道,中国电动汽车正着眼于在全球汽车产业中占据更大份额,同时向汽车海运领域发展。据克拉克森研究公司统计数据,2022年,中国造船厂接到至少58艘新汽车运输船的订单,占全球订单总量86%以上。随着中国电动汽车出口激增,中国制造商越来越希望对汽车供应链的海运环节拥有更大影响力。
绿色转型,提质升级
船舶制造业有“综合工业之冠”之称,彰显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工业实力。近年来,中国船舶制造业不仅产量规模全球领先,还在技术领域寻求更多突破。中国船舶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发展方向吸引外媒关注。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委近日发布的《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2024—2030年)》提到,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是全球海事工业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方向,是中国船舶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
路透社在报道中关注这项《纲要》的核心内容。报道称,中国计划在2025年之前生产全球一半以上的使用清洁能源的船舶。中国计划建造更多以液化天然气、甲醇等低碳燃料为动力的船舶,这是中国政府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而做出的努力。
彭博社报道称,目前,全球船舶制造业正面临一场大规模转型,航运企业开始用绿色动力船舶替代化石燃料船舶。中国除了计划建造更多以液化天然气、甲醇等清洁能源为动力的船舶外,还计划加快液氨、液氢、液态二氧化碳等新型运输船舶的研发。
“在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下,中国造船企业产能和竞争力不断提升。”美国战略之页网站报道称,2019年是一个重要里程碑,在这一年,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进行重组,成为全球最大造船企业。价格合理、质量不断提升是中国船舶制造业新接订单量在全球领先的重要原因。未来中国船舶制造业将更注重提高质量,形成竞争优势。
(人民日报海外版 记者 高 乔)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