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4 00:48:58 来源: sp20241124
中新社 呼和浩特8月21日电 题:中国剪纸包含了中西方文化审美的哪些共通性?
——专访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剪纸(和林格尔剪纸)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段建珺
中新社 记者 张玮
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剪纸,交融于中国不同民族的社会生活,是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和林格尔民间剪纸可追溯至汉魏时期,生活在此的北方马背民族,在生活中开启了剪纸的先河。如今,以和林格尔民间剪纸为代表的“草原剪纸派”往来于中西方文化互鉴的课堂中。
中国剪纸何以受到海外关注?中国剪纸为何能走进国外课堂?中国剪纸在东西方文明互鉴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中国剪纸(和林格尔剪纸)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内蒙古剪纸学会会长段建珺近日就此接受 中新社 “东西问”专访。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 记者:剪纸在中国为何具有深厚的群体基础?
段建珺: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
段建珺辅导并策划等国外剪纸展览。呼和浩特市官方供图剪纸是一门“易学”却“难精”的民间技艺,作者大多为乡村妇女和民间艺人,由于他(她)们以现实生活中的见闻事物作题材,对物象观察,全凭纯朴的感情与直觉的印象为基础,因此形成剪纸艺术浑厚、单纯、简洁,明快的特殊风格,反映了中国农民朴实无华的精神。
中国民间剪纸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同时,又善于用比兴的手法创造出来多种吉祥物,将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等朴素的愿望,借托剪纸传达出来。
中国民间剪纸的传承发展,是依附于中华民族悠久的群众性民俗生活而演变的,它是中华民族群体性文化认知和生活观念的集中体现。
剪纸千百年来自然而然地融入中国劳动人民的生活中,也成为精神记忆中最具代表性、最深刻的文化体现。
中新社 记者:“草原剪纸派”具有哪些特点?
段建珺:剪纸艺术在中国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剪纸艺术风格迥异:北方剪纸以粗犷豪放为特点,线条简洁,构图明快;南方剪纸则以精巧细腻为特点,线条流畅,色彩艳丽。
草原剪纸派是内蒙古剪纸传承人几十年来,探索剪纸传承和发展的文化成果,它是在以北疆草原具有代表性民间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剪纸形态。
草原剪纸派以反映北疆大地上各民族现实生活、历史典故、民风民俗等题材为主要表现对象,而在剪纸技法、文化内蕴上又保留地域古老的剪纸文化传统。
以“和林格尔剪纸”为例,早在汉魏时期,以游牧为生的乌桓、鲜卑等游牧民族就表现出了类似剪纸的镂空透雕意识和剪刻技艺。这一时期,大批汉族劳动人民迁至和林格尔地区,各民族之间在生产、生活方式上出现了深度融合,民间剪纸在此期间也得到了充分的融合和交流。
“和林格尔剪纸”在总的大方向上,反映了劳动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剪纸的内容和表现因而十分丰富。主要运用了羊、马、牛、骆驼、龙、虎、凤、鸡、鹅、兔等北方祥瑞动物纹样形象,有象征吉祥意蕴的符号纹样;有象征吉祥意蕴的花草植物等纹样;有些图案还象征了自由农耕游牧的场景,用天然真趣的手法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情。
经过世代剪纸传承人的不断积累和传承,“和林格尔剪纸”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有所创新和突破。如对物象的造型表现上,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特性,不追求过多的琐碎细节,而重物象的大轮廓,强调物象的“劲气”表达。
中新社 记者:中国剪纸何以受到海外关注?
段建珺:中国剪纸受到海外关注,是在大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走出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形态,剪纸也走出了国门。
段建珺应邀赴马耳他为当地民众教授剪纸。呼和浩特市官方供图这些年,我受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的委托,带着剪纸去过2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曾疑惑过我们的传统民族文化会不会被海外所接受,没想到他们非常喜欢。
中国剪纸本身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和它所表达的美感,太吸引人。比如,中国剪纸所表达的文化意蕴就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共生的生命感,这种生命感不是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独有的,而是全人类的。对“真、善、美”的认知没有国界。我曾去过安徒生的故乡——丹麦,没想到安徒生也是一位剪纸艺术家。在奥登赛的安徒生博物馆里,我看到他在100多年前亲手剪的原作。无论是中国剪纸艺术还是安徒生的剪纸表达,共同的目的就是表达美好。“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剪纸的语言表达体系中追求大道至简、大美无华的审美法则,看上去极其简约的视觉表达形式,正是当代世界审美潮流的一个代表性审美形态。
段建珺在丹麦奥登塞博物馆考察安徒生剪纸。(2005年8月,岑敏儿 摄) 呼和浩特市官方供图中新社 记者:中国剪纸在中西文明互鉴中起到哪些作用?
段建珺:剪纸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化现象。造纸术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后来传播到全世界。中国是剪纸的原乡,剪纸在中华大地上代代传承,有近2000年历史。中国剪纸的传承、发展与创新对世界剪纸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
经过考察考证,欧洲的剪影,墨西哥、北美洲的剪纸,早前皆依附于民俗,是当地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只不过在后来的社会发展中,很多剪纸技艺消亡了。目前只能在博物馆看到的安徒生的剪纸,其叙事性情节和情景化表达与中国传统剪纸有异曲同工之妙。
段建珺在非洲传授剪纸。(2013年8月,塞舌尔) 呼和浩特市官方供图所以,我认为剪纸作为中国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形态,在表达形式上、材质上,尤其是在文化认知上,包含了中西方文化审美的共通性。
当然,中西方剪纸文化也存在很多差异。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文化传承发展中,积累了中国剪纸独一无二的表达形式,那就是以物取意,所谓“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比如“娃娃坐莲花”,传承了民族、种群的一种群体性文化观念,代表祥瑞和生命的转化。而我们无论是从安徒生还是从毕加索的作品中,看到的都是艺术家个人的情感表达,它不是群体性的。
可以说,中国剪纸既和国外剪纸相通,又存在独一无二的文化价值。
中新社 记者:中国剪纸在今后的中西方文明互鉴过程中会产生哪些影响?
段建珺:小小的剪刀和纸,内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而且这种交流和传播会有更广阔的空间,因为它所揭示的美的真谛是人类共通的。
剪纸可以有很多表达形式,可以讲中国故事,也可以讲海外故事。我去过很多国家,也曾用剪纸的形式来给他们表达当地的民间传说。有一年我去毛里求斯,当地的狩猎和渔猎文化非常具有代表性,我在现场不描不画剪了一幅以渔猎为内容的剪纸作品。看着自己的生活通过剪纸表现出来,部族里的人们举着作品手舞足蹈地跳起舞来,真是令人感动。(完)
段建珺应邀在巴黎作剪纸展演。(图为库尔布瓦市长雅克·库索乌斯基剪生肖龙2015年3月,法国巴黎) 呼和浩特市官方供图受访者简介:
段建珺。受访者供图段建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剪纸(和林格尔剪纸)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草原大写意剪纸艺术开创和实践者、剪纸文化学者。担任内蒙古剪纸学会会长、内蒙古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大学民俗艺术研究所特聘高级创作研究员等。曾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内蒙古自治区艺术创作最高奖“萨日纳”奖等。多幅剪纸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剪纸艺术馆、法国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等国内外机构收藏。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