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5 09:30:30 来源: sp20241125
文/庞无忌
房地产“白名单”加速落地。
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日前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1月底,中国26个省份170个城市已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提出了第一批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并推送给商业银行,共涉及房地产项目3218个。
进入“白名单”的房地产项目,将更精准地获得金融支持,从而更好实现“保交楼”。
“白名单”带来了真金白银。据了解,商业银行接到名单后,按规程审查项目,已向27个城市的83个项目发放贷款共178.6亿元。
“白名单”来了
1月30日,广西南宁宣布已建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并向当地金融机构推送了第一批107个房地产项目“白名单”。
1月31日,重庆市称,日前已向金融机构联合推送了当地第一批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其中包括华宇城二期、龙湖海成青云阙、万科智慧谷等314个项目,融资需求约830亿元,涉及22家金融机构。项目“白名单”已于1月30日向辖内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异地城商行等28家主要银行推送。
同日,成都住建部门也发布消息称,成都完成第一批白名单审核,涵盖227个房地产项目。
随后,云南、湖北等多地也相继发布当地房地产项目“白名单”。
房企也相继发布“有项目进入白名单”的消息,其中包括一些出现暂时困难的房企。
记者了解到,融创目前已有超90个项目入围第一批“白名单”,涉及城市包括北京、天津、成都、重庆、郑州、沈阳、青岛、武汉、昆明等。
世茂集团称,该公司旗下16个房地产项目进入“白名单”,这16个项目主要分布在广东、湖北、重庆、江苏、天津、辽宁和山东等省市。
碧桂园也表示,该公司确认已获批进入“白名单”的项目超过30个。
值得关注的是,在第一批房地产项目名单中,84%的项目属于民营房企和混合所有制房企开发的项目。
“白名单”从企业到项目
去年坊间曾有消息称,官方会发布涉及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白名单”。但实际上发布的“白名单”最终针对的是房地产项目。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融资支持从企业转变为项目,是房地产“白名单”落地的可行渠道。银行很难完全掌握房地产企业诚信状况、真实财务数据等信息,但具体的房地产项目只要能够做到产权清晰、资金封闭运转(不出现资金抽调、抽逃),就可以保障金融机构的债权,这样能有效消除金融机构和房地产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指出,梳理针对项目的“白名单”意味着未来救助的是房地产项目,而非房地产企业,主要目的是保交楼、保民生,而非给出险房企托底。
这样一来利好的范围也更广了。张大伟说,能够入围“白名单”的房地产项目很多都是出险房企的优质项目,这些项目自身条件不错,此前被集团债务拖累才导致停工,现在有资金进来“拉一把”就能够被快速盘活。针对“白名单”房地产项目的贷款支持落地,有助于打开部分优质项目的融资窗口,区分企业风险和项目风险,改善房地产企业流动性,促进房地产与金融良性循环。
“白名单”不应过度扩容
从1月26日住建部部署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到机制落地,仅用了一周时间。李宇嘉认为,速度如此之快,就是要向市场传达积极信号,稳住房企融资性现金流,阻断风险传播至稳健经营企业,这是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的重要一环。
多位专家也提醒,房地产项目进入“白名单”并不等于立刻可以拿到融资。金融机构还需要根据项目情况作出判断和筛选,有好资产、正资产的项目才能贷到款。
张大伟也指出,需要注意避免“白名单”被滥用,或者过度扩容,失去其风险过滤的意义。如果一个城市一次动辄发布几百个项目“白名单”,最后可能当地几乎所有的项目都在“白名单”上,反而会弱化“白名单”,让这个重要机制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