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怎样成为智慧的教育者

发布时间:2024-12-22 00:59:28 来源: sp20241222

河南省济源实验小学的课堂上,数学教师范小枫正在用多媒体演示比萨斜塔、蜡烛、灯笼、笔筒等实物图。屏幕上,长方形一次次旋转形成不同形态圆柱体的过程,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到“面动成体”,连呼“神奇”。

“这节课是讲‘圆柱的认识’,我们将生活中的实物引入课堂,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直观地发现圆柱和展开图以及截面间的联系。在数字化的课堂中学习,孩子们觉得数学学起来很生动、很有趣。”范小枫说。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大力发展数字教育”成热议话题。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也提出,必须把数字素养与胜任力作为教师的必备素养。早在2022年12月,教育部便发布《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提出教师数字素养框架,从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和专业发展五个方面对教师作出要求。

教师作为数字化人才的培养者,自身数字化素养与数字化技能的提升尤为重要。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教师在教育数字化大潮中应如何实现数字化的有效转型?又该如何提升自身的数字化能力?

数字化催生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

当前,为什么教师亟须提升数字化素养?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教授许鑫表示:“一方面是育人的要求在变化。随着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演进,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传授什么样的知识’的要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育数字化建设需要具备高数字素养与技能的人才,教师肩负着培育此类人才的教育使命。另一方面,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也需要不断调整更新。从粉笔黑板到投影仪PPT,从远程网络教育到大规模在线教育,从虚拟仿真平台到便携式AR/VR教学设备、元宇宙教学仓,从图文音频动画视频资源到多模态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数字技术的迭代更新,对教师的数字化素养提出了高要求。”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范小枫认为,在这个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大时代,做一名智慧的教育者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范小枫还感受到,大数据支持让教与学的反馈变得更加精准。“比如我们使用的‘河南义务教育基础作业评价平台’,能收集每日作业数据,借助大数据分析生成个性化专属错题集、学情分析报告等,由此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个别化指导、针对性评价,使学习指导更具针对性。”

此外,区域内的数字化实践,让资源流动更为高效、便捷。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教育局副局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张艳告诉记者:“我们依托徐州市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起了鼓楼区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平台里汇集了高质量的电子图书、案例、VR虚拟现实、微课等数字育人资源,打造出一个区域教育资源共享库,实现优质资源的联动共享。”

徐州市民主路小学教师孙凯对平台使用感受颇深。他说:“鼓楼区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建设,为我们教师提供了一个可以共用的网络思政课程优质资源库。学校通过平台组织教研组开展协同备课,一线老师进行云端教学研讨活动。此外,我们以班级为单位,利用平台组织家长之间交流家庭教育经验、分享育人学习资源,共同打造互助共建的学习社区,在学校、教师和家庭之间构筑了沟通的桥梁。”

勇于探索试错,就能发现新教法

采访中,许鑫介绍,在国家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引导和国家教育经费的大力支持下,当前不少学校已投入大量资金购置了先进的数字化硬件设备与软件服务。然而,在不少学校,这些资源并没有被充分利用。“有些教师虽然认识到了新技术的潜力,但觉得用起来麻烦、学起来费时、改起来费劲,所以选择不使用。”许鑫说。

范小枫认为,教育数字化促进了教育资源重组、教学流程再造,重组、再造后的新教育环境使教育提质增效,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面对繁多复杂的新技术,如何有效选择和恰当使用;二是面对大数据的实证,如何加以利用并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三是面对数字化给学生带来的多样化学习渠道、广阔视野,该如何应对……这些都是对教师的新挑战。”

“以我校为例,数字化实践仍处于初级阶段。在数字化资源的使用方面,现阶段大家更多地是使用现成的网络资源,原创资源少。在大数据的利用率方面,系统跟进不足,利用率低;AI技术使用较少,只有个别教师在尝试使用。而且,暂时没有开发出适合学校自身的提升教师数字化能力的课程。”范小枫介绍。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近来备受瞩目,但教师如何才能利用它来提升教学质量?这就需要老师们勇于探索和试错。”许鑫告诉记者,事实上,有一些敢于“吃螃蟹”的教师,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探索。例如,湖北武汉第六十四中学汉正校区教师熊怡珺利用生成式工具基于课堂所学单词创作了一首英文歌谣,让学生通过带有节奏感的歌谣来记忆单词和练习发音,获得了学生们的喜爱;西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授武和平等通过对话式人工智能工具辅助教师理解新课程标准内容的含义,进行教材分析、教学设计、资源生成和反馈评估等工作。这些成功经验表明,教师在探索与试错中能够发现新的教学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

许鑫表示,建立更多的交流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至关重要,这样,教师就可以寻求教师研学共同体、教育技术专家、教学专家的支持与帮助,真正让数字化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用起来、动起来、转起来。

以专业教学为核心,构建数字化育人新逻辑

在鼓励教师大胆尝试、勤于探索、善于总结、持续学习的同时,也应对教师成长与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怀与支持。许鑫认为,教师应当将技术赋能教育视为促进教育、帮助教师的重要途径,并在此基础上保持自身专业内核的稳定。“在这一过程中,专业教学依然是核心,数字化赋能是支持手段,教师不应本末倒置,盲目跟风。当新技术出现时,谁也不清楚到底可以用在哪些方面、哪些场景,唯有大胆尝试、敢于摸索,才能找出可行性、找对方法、发现规律,在教学实践中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反思过程,发现问题并分析原因,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还要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积极参与教学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进步。”

张艳则表示,技术支撑与数字赋能已成为当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元素之一。基于这一时代背景,教师应明确教育数字化的独特意蕴,树立培养数字时代的理想新人这一目标,为个性化教学实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创造技术条件,并最终建立教育数字化的育人逻辑。“教师应主动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要求,积极学习和掌握数字技术,参加各类数字化技能、数字课程资源培训项目,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同时,教师还需要适应数字化时代学生的学习方式和需求,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如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充分利用在线教育平台、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等数字化工具,创造出更多具有互动性、趣味性和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记者 杨飒)

(责编:李依环、孙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