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5 20:26:41 来源: sp20241205
“今年的萝卜,行!”一大早,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小沙窝村村民赵国勇顶着薄雾来到自家种植基地大棚。大片的萝卜秧子下,翠绿鲜嫩的青萝卜已长到手掌长。“再等一个月就能丰收!”跟沙窝萝卜打了40年交道,眼瞅着快要入冬,赵国勇每天都来查看萝卜的长势。
辛口镇小沙窝村位于运河畔,这里特殊的“蒙金土”土质上沙下黏,再加上运河水滋养,产出的萝卜又脆又甜,素有“赛鸭梨”的美誉。
近些年,西青区将萝卜产业作为特色产业之一,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运用新销售模式,依托小小萝卜,立足乡村特色资源,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为乡村振兴打好特色产业“基本盘”。
“特色产业要发展,必须从源头下手。”西青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副主任田花说。西青区聚焦品种研发,夯实沙窝萝卜特色产业发展基础,常年在示范生产基地开展沙窝萝卜品种提纯复壮和杂交育种工作,加强与天津农学院、天津市农科院等的合作,培育了一批突破性绿色品种,储备了优质种质资源。
“这是新研发的冰淇淋萝卜。”村民张晓昌带着记者走到自家地里,一片紫色的沙窝萝卜与众不同,掰开才看见里面的白心儿,“口感特别甜,是咱们天津自己培育的新品种。”
发展特色产业离不开新技术的支撑。“过去,沙窝萝卜种植习惯于大水大肥,但这样容易造成土壤板结,透气性差。我们指导农户适量增施有机肥,既降低了面源污染,又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改善了产地环境。”辛口镇农业服务中心副高级农艺师赵仁顺介绍。
“新技术还能降成本,增效率。”赵国勇补充,“萝卜种子价格逐年提高,人工价格也高,种植成本随之增加。”镇里引进的萝卜线播播种技术将种子用数控机按照预先设定的株距包裹在可降解的种子带中再播种。“过去种一亩地需要1斤多种子、四五个人,现在4两种子、一个人就够。”赵国勇算起账。
“传统的种植方式为露地种植,立秋时节播种、霜降前收获,必须入窖储存,供应期较短。这样种出的萝卜个头不大、口感也欠佳。”小沙窝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冯元洪介绍。为了延长供应时间,农技人员引导农户在秋延后设施生产,保证萝卜一直生长在温室田间不受冻害。“这既能利用土壤湿度保证萝卜不糠心,又能利用低温促进糖化。”赵国勇说。近年来,西青区累计投入财政补助资金3700余万元,引导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累计落实沙窝萝卜种植老旧棚室改造面积1500亩,新建高标准沙窝萝卜种植设施面积1000亩。
特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和各行业的支持。目前,当地沙窝萝卜年种植面积7000亩,产量3500万公斤以上。为了打响沙窝萝卜特色产业品牌,让土特产不“土”,西青区强化沙窝萝卜品牌增值能力,依托作为天津城区菜篮子基地的近郊优势,利用电商和网络平台,开展“线上+线下”萝卜展销,还鼓励萝卜种植户借力短视频平台直播带货。
“我比你们还着急!快了快了!”村民郭芝振乐呵呵地回答着直播间网友的提问。去年他家自产的50万斤萝卜供不应求,又收购了50万斤其他农户种植的萝卜,全部销售一空,线上销售额就有100多万元。
沙窝萝卜是西青区在乡村振兴路上抓好特色产业的一个样本。西青区今年开展乡村振兴“153”行动,围绕“写好乡村振兴大文章”1个中心,抓实“农业项目、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文旅融合、培育特色农业品牌、提升农业现代科技”5项重点任务,完善“统筹协调、压实责任、监督考评”3项保障,积极优化全区农业生产功能区,加快推进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打造培育沙窝萝卜、王稳庄稻米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30日 08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