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1 16:08:57 来源: sp20241221
无论治学还是为政,想要有所成就,必须注重从每件看似平凡的小事做起,勿厌其“微”,莫嫌其“凡”,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一个人品德的养成、知识的丰富、能力的提升、事业的发展,没有捷径可走。东汉陈蕃少时,一心只想干大事、成大业。一日,其友薛勤来访,见其所居房间很是零乱,便问他为何不洒扫,他应答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薛勤当即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受教改之,后有所成。有鉴于此,“一屋”虽小,然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注重点滴养成,不弃微末小节,才能不见其增,却日有所长。
大事源自小事起,大德应须矜细行。古往今来,大凡清官廉吏都深谙此理。唐朝名臣陆贽严苛于己,深知忽微细小之重要,对分外财物分毫不取。时人责备他:“清慎太过,诸道馈遗,一皆拒绝,恐事情不通。”他却正色驳斥:“利于小者必害于大,贿道一开,展转滋甚。”拒绝腐败应该防微杜渐,从小处严起,受贿的口子一开,胃口只会越来越大。
揆诸现实,有个别党员干部片面认为,只要在大原则上不触碰“红线”,小事小节无需谨慎细究。殊不知,事物的变化从量变开始,演变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的转变。许多腐败分子从政之初,不乏豪情壮志,也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但往往随着职位变化,逐渐放松思想“总开关”,经不住诱惑,耐不得寂寞,遂在推杯换盏中淡忘了初心,在小恩小惠中丢掉了原则,最终防线动摇清廉失守,从而沦为“糖衣炮弹”的俘虏。
常言说,“堤溃蚁穴,气泄针芒。”倘若平时不能见微知著,谨于言、慎于行,对“越规”不以为然,视“逾矩”微不足道,“忽微”定会越积越多,“细小”必将越变越大,久而久之便会在复杂环境中迷失方向,面对“围猎”时栽跟头、吃败仗。
“微邪者,大邪之所生也。”“微邪”之中往往隐藏着“大邪”。对于党员干部来讲,小事小节更像一面镜子,其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忽微”之中见品德,“细小”里面现作风,切勿小觑,不可不慎。周恩来一生严以律己、廉洁奉公;焦裕禄给孩子们立下不准“看白戏”的规矩;谷文昌大半辈子与林业管理打交道,从不占公家一寸木材的便宜……一批批优秀共产党人崇廉尚德、公而忘私,为我们树立了廉洁自律的榜样。
面对各种诱惑,惟有不舍尺寸之功,秉持“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勤扫“思想尘”,常破“心中贼”,不弃微末、防微杜渐,方能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责编:孟哲、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