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8 00:44:04 来源: sp20241128
二〇二四“丝绸之路周”成功举办
文韵传千载 丝路续芳华(共建文明百花园·中法建交60周年)
古代长安城有多么“国际化”?大运河与丝绸之路如何连接?18世纪法国流行的丝绸服饰长啥样?跨越千百年,一件件文物诉说着动人的历史故事,丝路文明之花再次在“丝绸之府”绽放。
今年是“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跨国申遗成功10周年。近日,由国家文物局、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4“丝绸之路周”活动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幕。本届“丝绸之路周”主题为“丝路连天下 文明耀古今”,特邀法国为主宾国,陕西省为主宾省,通过一系列精彩展览、特色活动,展现丝绸之路的文化魅力,搭建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
重现长安繁华盛景
长安是陕西西安的古称。汉唐时期的都城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以其繁荣的经济、灿烂的文化以及海纳百川的胸襟,成为世界性大都市和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2024“丝绸之路周”主题大展“九天阊阖:丝绸之路上的长安”,分为“世界之都”“商贸之都”“时尚之都”“文化之都”“长安与浙江”5个单元,呈现唐代长安的繁荣辉煌和丝绸之路的宏阔历史,以及浙江与丝绸之路的关联。展览汇聚丝绸之路沿线11家文博机构的210件(套)珍贵文物,其中一级文物达50余件(套)。
步入展厅前,先要穿过一道朱红色的“城门”。“在唐代,来自世界各地的使节们就是从长安的含光门进入皇城的。”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季晓芬介绍,这道“城门”象征着被誉为“丝路外交起点”的含光门。
走进“城门”,左右两侧各有一幅图,来自唐代章怀太子墓壁画,右侧的客使图描绘了来自不同国家、装扮各异的使节们在官员引导下会见太子,左侧的阙楼仪仗图展示了迎接使臣的仪仗队。
唐长安城是中国历代面积最大的都城,人口最多时超过100万,居同时期世界之最。外国使者、商人、留学生、僧人循着丝绸之路,不远万里来到长安,不少人甚至在此世代定居。
展柜里的唐三彩胡人牵夫俑、骑马俑,生动再现了从西域来长安的胡人形象。东罗马帝国、波斯帝国和唐王朝的各种货币,印证了丝绸之路商贸的繁荣。在这些货币中,还有唐代“限量版纪念币”——玳瑁开元通宝。它们出土于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地宫,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玳瑁币,被唐代皇室用作供奉,不在市面上流通。
展厅中央,一件金灿灿的鸳鸯莲瓣纹金碗吸引了许多观众拍照。它出土于西安市南郊何家村,是国家一级文物。碗壁捶出上下两层向外凸鼓的莲瓣纹,每层10片,上下轮廓相合。每片莲瓣中都錾刻有装饰图案,上层为鸳鸯、野鸭、鹦鹉、狐狸等动物纹,下层是忍冬纹。莲瓣上方装饰飞禽和云纹,以鱼子纹为地。
“唐代丝绸之路经贸、文化交往密切,大量工艺精良的西方金银器传入中国,还有许多粟特金银工匠进入内地,深刻影响了中国金银加工工艺的发展。这种凹凸多瓣的造型在唐代金银器中较为常见,体现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季晓芬说,中国本土金银器制作在吸收借鉴西方工艺的同时也加入中国传统美学元素,这件金碗流畅的莲瓣、稳重的双重结构和华丽的纹饰就是典型的唐代艺术风格。仔细看会发现,碗内壁有墨书“九两半”,应是碗的重量。在唐代,金碗被用作酒器。电影《长安三万里》中,李白喝酒的碗正是以这件文物为原型。
在鸳鸯莲瓣纹金碗旁边的展柜中,八瓣团花描金蓝琉璃盘诉说着唐代中国与西亚地区的交往。琉璃又称玻璃,在古代曾被视为比金银器更珍贵的器物。这件琉璃盘是法门寺地宫中的皇家供品,通身晶莹剔透,纹饰繁复精美,盘底有吹塑的铁棒痕迹。这种吹塑玻璃工艺在当时的西亚地区非常流行。
凸显文化交融之美
丝绸之路上流通的不只是各地的珍贵物产,还有缤纷多彩的文化。唐代长安城是多元文化汇聚地,是享誉世界的“时尚之都”。
在“时尚之都”单元,有一处根据《唐人宫乐图》打造的宫宴场景。“通过这幅图可以看到唐代宫廷女子的着装打扮,还可以了解当时人们的饮茶方式。”季晓芬说,这一单元展出了一件与茶有关的珍贵文物——鎏金飞鸿球路纹银笼子。这是唐代用来贮放茶饼的器具,通体镂空,纹饰鎏金,笼体饰有鸿雁39只。
随着丝路贸易的兴盛,来自西域的香料不断输入中国,用香成为长安的生活风尚。“唐代人所用香具主要有香炉和香囊(香毬),展厅里都有展出。”季晓芬介绍了一件镂空缠枝纹银香囊,“与大家所熟悉的丝绸香囊不同,唐代香囊是球形香炉,由挂钩、挂链、毬盖、毬身等部分组成,可随身佩戴。”
既要随身佩戴,如何防止香灰溢出?原来,香囊的内部为持平装置,原理与浑天仪和陀螺仪相同,不论香囊如何转动,都能保持水平,令内置的香料与香灰、香火不外漏,从而满足唐代人处处熏香的需求。
除了品茶、点香,唐代的“时尚达人”如何穿搭?彩绘女俑、三彩骑马伎乐俑、风帽俑、三彩帷帽立俑等展现了唐人的装束及审美。
“这些女俑有的身着女装,有的身着胡服或男装,英姿飒爽。”季晓芬说,女着男装是唐代社会的时尚,一些贵族女性常以男装形象出现在公众场合。这种风尚与唐代宽容开放的氛围和多元文化的交融有很大关系。
盛唐的长安有位著名的丝绸纹样设计师——“陵阳公”窦师纶。他吸收借鉴自西域传入的联珠团窠纹样,将花环团窠和动物纹样结合,设计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团窠纹样,被称为“陵阳公样”。展厅内,观众可通过展出的宝花纹锦袍一睹长安城的“时尚爆款”。
来到展览最后一单元“长安与浙江”,秀雅的青绿色系让人感受到诗画江南的魅力。
“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我们引入隋唐大运河为两地交流的背景,以专题模式呈现长安与浙江的紧密联系,印证浙江作为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地位。”季晓芬说。
在这一单元,展厅“C位”是鎏金双鸳团花纹大银盆。该文物出土于法门寺地宫,为浇铸成型,盆壁分为四瓣,每瓣内錾两个石榴团花。盆底饰有一对互相嬉戏的鸳鸯和阔叶石榴组成的大团花,四周施鱼子纹地,形成浅浮雕效果。
“双面绣是刺绣技艺的典型代表,这件文物的艺术手法与双面绣相似,盆壁内外的装饰花纹完全相同。”季晓芬说。通过下方的镜子,可见盆底外壁錾刻的“浙西”二字。“浙西”指唐代的浙西道,包括今江苏、浙江等地区,是唐代后期南方金银器制作中心。这件银盆产自江浙地区,此次展览是它时隔千年后首次回到故乡。
此单元还展出了浙江省云和县文物保护中心收藏的兽角三彩孔雀杯。这种器型由西方的来通杯转化而来,被中国匠人仿制成瓷器。杯口为椭圆形,杯身向上弯曲成弧形,看上去好似一只飘逸灵动的孔雀,尾部刻工精细,翎羽尽显。
“这只角杯以黄、绿、褐3种釉色覆以全身,斑斓艳丽,具有浓郁的异域文化风格。”季晓芬介绍,如此器型完整的陶瓷角杯在浙江地区考古出土文物中非常少见。
展示东西文明对话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本届“丝绸之路周”的另一项主题展览,是由中国丝绸博物馆与法国加达涅博物馆(里昂历史博物馆)共同主办的“18世纪的里昂:启蒙时代丝绸之都的繁荣”展览。
展览为何聚焦里昂?中国丝绸博物馆国际交流部馆员陆芳芳说,法国里昂是古代丝绸之路西方的重要节点,是中国丝绸产品在欧洲的集散中心,被称为法国的“丝绸之都”。“杭州是中国的‘丝绸之府’,我们想通过这个展览来表现丝绸之路东西两端的文明对话。”
展览中,18世纪法国城市建筑模型、丝绸面料、服装、肖像画、陶瓷等,呈现了法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时尚变迁历史,反映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中国风”是指具有东方情调的欧洲设计。17、18世纪,法国社会掀起“中国热”,从王公贵族到市民百姓,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丝绸设计师们借鉴和吸收大量东方艺术元素,融合西方传统构图形式,创造出大量带有中国风图案的织物、服饰,逐渐风靡全欧洲。
展厅中有一幅红地中国风织锦,图案为持伞的男子坐在树上,其穿着有明显的中国特征。织锦以红、白两色为主色调,纱线粗细不一,表现出隐约的肌理与色彩变化。另一件中国风建筑纹提花织物上有植物、亭台楼阁等图案,体现了欧洲人想象中奢华瑰丽的东方风景。
在“18世纪的服装时尚”单元,一件华丽的深蓝色丝绸男士背心引人注目。其款式特征为收腰,后背破缝,衣身与外衣基本等长,前门襟与外衣门襟基本一样,饰有多颗扣子,通身绣满精美的花卉纹样。
“18世纪欧洲的服装时尚以装饰繁缛而闻名,在女性的装扮中,总能见到精致的假发、奢华的刺绣和蓬松的裙摆,男性服装也颇有讲究。”陆芳芳说,18世纪欧洲男性一般穿着上衣、背心和马裤,背心是最具装饰性的部分,通常饰有大片刺绣或有图案的织物。
展厅里还展示了两块清代丝绸——红地花卉纹妆花缎和大红缠枝莲花纹织金锦。它们与法国有什么关系?
“这两块丝绸上有卷型花卉图案,花叶造型写实,且花色有明显的过渡。这与18世纪从法国兴起、流行于欧洲的洛可可风格非常相似。”陆芳芳介绍,从清代前期起,来自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丝绸产品进入中国。受外来艺术影响,中国的丝绸上出现洛可可风格的纹样。
此外,中国丝绸博物馆还推出“浪漫塞纳:从杭州到巴黎”摄影展,5位中国摄影师用摄影佳作展示法国的文化遗存、风景民俗和时尚风潮,诠释浪漫的法国风情。
拓宽丝路“朋友圈”
本届“丝绸之路周”活动期间发布了《2023年度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年报》,该年报由9个国家的22位文化遗产领域专家共同整理编撰,推出2023年丝绸之路相关考古发现、陈列展览、学术成果、文化事件的“十大”榜单。
浙江理工大学与中国丝绸博物馆联合举办“博物馆促进设计高等教育中法双边学术会议”,旨在促进中法设计与文化领域交流。丝绸之路策展人研修班暨浙江省博物馆学会陈列专委会年会分别在杭州和西安举办,邀请20余位中外策展人探讨近年跨文化语境下的丝绸之路学术研究和展览现状,分享策展经验和研究新发现,为策展人开展丝绸之路主题展览研究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
结合本届“丝绸之路周”两大主题展览,中国丝绸博物馆举办“丝路讲堂”系列学术讲座。同时,邀请丝路沿线文博机构参与“遗产点亮丝路”直播接力、“百馆百物”短视频接力、丝路文物海报接力、2024丝路纹样填彩、“童心话丝路”视频征集和“我眼中的长安展”观展晒帖等线上活动。丝路主题工坊、丝路文化进校园和“万里同行”丝路研学等社教活动也陆续推出。
今年10月,“丝路绮粲:从杭州到巴黎”展览将亮相法国,重点呈现中国丝绸技艺与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传播,聚焦丝绸艺术当代发展和丝绸时尚,体现中法人文交流。此外,还将在法国举办“中法时尚之约:丝路遗产创新设计时装发布会”和“陌桑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展演。
“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创新发展。”季晓芬表示,希望通过“丝绸之路周”活动,让全世界人民看到更多的丝路瑰宝,弘扬丝路精神、传播丝路文化。同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拓宽丝路“朋友圈”,为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新动能。(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