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30 11:15:30 来源: sp20241130
中新网 杭州1月13日电(项菁)融媒体时代,“酒香不怕巷子深”成为过去式,“好酒”亦需常“吆喝”、谋“破圈”。
媒体融合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整体推进,已走过十个春秋。十年之间,“加快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命题“席卷”中国各地。面对新趋势,传统媒体如何找准立身之道,中央媒体与地方媒体如何探索融合之路,借新技术、新故事、新伙伴之“船”,助浙江故事、中国故事破圈出海?
1月12日,由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新闻发展中心主办、中国新闻网浙江频道(筹)融媒体中心承办的“融媒时代,融智共享”媒体融合10年实践与探索主题沙龙在浙江杭州举行,学术界专家学者、媒体界代表等共聚一堂,共论融媒语境下的央地合作、学媒融合。
“融媒时代,融智共享”媒体融合10年实践与探索主题沙龙现场。王刚 摄培育“网感”,新技术打开想象空间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持续涌动,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2013年,党中央要求“要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情况,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十年来,媒体融合从“相加”逐步走向“相融”,走出了一条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的融合发展之路。
例如随着ChatGPT横空出世,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给包括媒体在内的千行百业赋予了强大能量。浙江传媒学院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赵礼寿谈及,AIGC具有文图生成、图像生成、数字人生成等九大应用场景,这使新闻素材的获取更加方便,对新闻业在功能转变、理念转变产生了深刻影响。
“技术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是颠覆性的。”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助理焦俊波谈及,技术给予了新闻报道想象的空间,“一个在传统媒体那里可能被抛弃的选题,或许会因为新媒体技术的‘赋能’而获得‘新生’。”
学界在探索新技术的机遇与挑战,拥抱新技术更是媒体界的聚焦点。
扎根县域的瑞安市融媒体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秦声峰分享了融媒新实践,“2023年8月温州S2线开通,沿线瑞安迎来短途游、购物游,团队提前策划,除了做好全媒体报道外,还依托技术公司的大数据、VR等技术支持,推出古城‘City Walk’数字导享平台,以数字赋能媒体和文旅业态。”
“互联网技术在新闻报道领域有广阔天地。”新昌县融媒体中心副主任张晓亮新闻从业31年,虽然长期奋战在传统媒体战线上,但他仍觉得,要利用新技术讲好地方故事,比如具有“上帝视角”的无人机、具有光学图像稳定功能的拍摄器、运用非线性剪辑软件等。不论是老记者,还是新青年,都要活用新技术、保持“网感”,在新闻故事里找到最适合网络传播的角度。
科技对媒体的影响不容小觑。在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赵瑜看来,在这样一个技术环境下,媒体要思考的是“我们的优势是什么”“我们何以被需要”,倘若难以定位和重塑媒体所处的社会关系,很容易被网络时代所抛弃。
聚焦情感,内容仍是不变的“王牌”
融媒体时代,渠道可改变,平台可拓展,形式能创新,但“内容为王”依然是不变的铁律,且伴随着媒体深度融合的进程,更显砥柱中流之作用。
在杭州市萧山区融媒体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祝春看来,对于县级媒体而言,找准本地特色题材至关重要,记者需要具备敏锐捕捉新闻线索的能力。同时借力央媒平台,让好内容持续“出圈”。
无独有偶,衢州市江山传媒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陆天旺也提及,要打开思路“借船出海”“借梯登高”,挖掘名人轶事,增强地方故事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有了好故事,必然有好传播”。
在“融媒世界”,如果内容是传播的主题,那么短视频就是内容的生动载体,其也是时下主流媒体的竞争舞台。
兰溪市融媒体中心党委副书记、总编辑陈丰专门提到了如今的短视频浪潮,他认为,“内容为王”要注重情感表达,情感有时候能超越内容的局限,更占传播优势。
回望2022年,嵊州市融媒体中心发布的“国字脸猴子”话题内容获网友广泛关注。经双方联动,短视频又在中国新闻网官微等新媒体平台二次传播。2023年高考季, 中新社 浙江分社融媒中心与各地融媒体中心联动报道,短视频《跨越14000公里!温州一考生妈妈从意大利赶回为孩子加油》登上同城热搜榜。
情感传递在国际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浙江大学人文学部副主任、国际传播中心主任吴飞看来,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已超越传统内涵,任何一篇报道都可能是国际传播。因此在新闻内容挖掘中,要处理好国际传播中“内和外”“官和民”“张和弛”“做和说”“大和小”的重要关系。比如聚焦个体,尽管各国语言不通,但都有共同的乡情,可以引起情感共鸣。
强强联手,多方共走“融合路”
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统筹处理好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的关系”已成为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的关键。中央媒体“接天线”、受众覆盖面广,地方媒体“接地气”、地域特色浓,如何在融媒赛道上优势互补、双向赋能?
建立融媒体联盟是一条新路。作为中央驻浙新闻单位, 中新社 浙江分社一直致力于面向海内外,讲好浙江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三年前, 中新社 浙江分社发起成立“ 中新社 浙江分社融媒体联盟”,已携手浙江28家地方媒体走过一段双向奔赴的“初创期”,写下一部形式多样的“故事汇”,交出一份共赢共享的“新答卷”。
比如 中新社 浙江分社融媒中心与武义县融媒体中心合作的创意互动长漫《史上最离奇盗墓案!无价之宝竟被当成“赝品”?》通过曲折离奇的“盗墓案”,重现“徐谓礼文书”的传奇故事,受到高校、社会好评。
为强化合作、激励创新,主题沙龙现场, 中新社 浙江分社融媒体联盟颁布“2023年度最佳融媒联盟单位”“2023年度优秀合作单位”“2023年度最具传播力作品”“2023年度优秀通讯员”等四个奖项。
不只是央地媒体之间的相互赋能,“学媒合作”亦搭建起新闻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桥梁,让浙江故事、中国故事“破圈”有了坚实依托。
当日,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新闻发展中心与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以往合作基础上,立足各自优势,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作为国际传播领域的重要方面军,70余年来, 中新社 始终坚持探索文明叙事,拓宽国际传播领域;坚持融通中外,增强国际传播的效能;广交天下朋友,凝聚国际力量。为持续增强国际传播力, 中新社 浙江分社正携手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浙江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联合开展2023浙江十大国际传播经典案例征集活动,旨在借助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和平台,将经验、方案或倡议向世界加以推介,共促世界文明美美与共。
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党委书记、社长柴燕菲致辞。王刚 摄“这些年,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广、‘报道集’越编越厚、‘融合路’越走越深。”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党委书记、社长柴燕菲表示,期待通过本次会议,团结关心支持新闻事业发展的政产学研用各方面人士,共同研究谋划媒体融合的长远发展;紧跟信息技术的新发展,使媒体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者和引领者;促进学媒交流,把媒体融合的专业理论和新闻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进一步探索央媒和地方媒体的融合新路径,共同推出全媒体精品力作,让正能量澎湃大流量。(完)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