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5 23:11:54 来源: sp20241215
中新网 南宁10月12日电 题:广西祖孙三代接力科研:好家风育出三名物理学家
作者 张广权
“在我们家,相互支持和鼓励是一种传统。当我遇到困难时,家人总是给我最大的理解和支持。”《传承——郑建宣、郑志鹏父子物理学家传》新书发布会日前在广西南宁举行。谈及科研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动力,84岁的郑志鹏如是说。
图为郑建宣(左)和郑志鹏(右)。(资料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供图现年84岁的郑志鹏是中国粒子实验物理学家。1986年,郑志鹏负责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关键设备北京谱仪工程。后主持了Tau轻子质量测量工作,被国际高能物理界认为是近五十年来最重要的粒子物理实验之一。
回忆起自己的科研之路,郑志鹏感慨万千。“家风,是我们家最宝贵的财富。父亲对科学的严谨态度和不懈追求,深深影响了我。”
郑志鹏父亲郑建宣是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也是中国合金相图研究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在郑志鹏的记忆中,父亲总是在实验室里忙碌,为了一个数据的准确性反复实验。“小时候,我并不明白父亲在做什么,但他专注的神情让我知道,那一定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下,郑志鹏从小就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图为郑志鹏。(资料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供图“父亲对我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他总是鼓励我要敢于质疑,勇于创新,不要被传统的观念束缚。”这种教育理念,让郑志鹏在后来的科研道路上,始终保持着独立思考和探索的精神。
1986年,郑志鹏负责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关键设备北京谱仪工程。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但他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顽强的毅力,成功完成了任务。“那个时候,压力很大,但每当我想起父亲的教诲,想起他在困难面前从不退缩的精神,我就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
郑志鹏儿子郑阳恒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科学学院教授。“我的儿子郑阳恒也走上了物理研究的道路,这让我感到无比自豪。”
郑阳恒在北京谱仪上的突出成果,让郑志鹏看到了家族科研精神的延续。“我没有刻意要求他一定要从事物理研究,但家庭的氛围和榜样的力量,让他自然而然地选择了这条路。”
图为郑志鹏(中)出席新书发布会。董钦文摄对于家族三代人都投身物理学研究,郑志鹏认为这不仅仅是个人的选择,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国家的发展需要科技的支撑。作为科研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为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郑志鹏深情地说。
当被问及如何看待科研中的困难和挫折时,郑志鹏称:“科研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失败更是家常便饭。但重要的是,要有从失败中站起来的勇气和决心。”
郑志鹏还特别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物理学研究不是一个人的战斗,需要众多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在我的科研生涯中,我有幸与许多优秀的同事合作,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种感觉非常美妙。”
郑志鹏寄语年轻科研工作者保持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怕困难,勇于创新。同时,要注重团队合作,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完)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