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4 05:50:11 来源: sp20241124
央视网消息:记者从商务部了解到,在贸易促进、投资驱动、减贫惠农等工程带动下,中非经贸合作稳步发展,中国已连续十五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2024年上半年,中国自非进口601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14%。自非进口农产品金额已经实现连续7年正增长。中方将最不发达国家输华零关税待遇的产品范围扩大到98%税目,已与14个非洲国家签署了22项农产品输华准入议定书,近年来,获得输华准入的非洲农产品进口快速增长。2023年,中国从南非进口鲜梨同比增长1733%,从肯尼亚进口牛油果金额同比增长624%。
近年来,中国对非直接投资保持增长态势,中国对南非、埃及、赞比亚等国家的直接投资流量连续多年保持在1亿美元以上,项目涵盖汽车、家电、农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中国在非洲的第一个境外经贸合作区——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已吸引近百家企业落户,为当地创造了超过1万个就业岗位。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西亚与非洲研究所所长毛小菁称:“中非贸易额屡创新高,中非的贸易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中国对非投资从传统的纺织等逐渐向汽车制造、医药等新的领域拓展,中非的经济持续向好,给经贸合作带来了广阔空间。”
截至2023年底 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超400亿美元
近年来,中非在工业化合作方面优势互补、成果丰硕。截至2023年年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超过400亿美元。一个个来自中国的工业园,正在带动“非洲制造”的发展。
在埃及的这个工业园,一批富有“本地特色”的空调正在加紧生产。非洲高温天气频繁,这批空调即便是在53°C的高温下也能稳定运行。
海尔埃及生态园空调产品经理穆罕默德·苏莱曼尼称:“我们一直在根据埃及市场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对我们的空调进行改进,空调的销量预计将能够达到去年的三倍。”
这个工业园由中国品牌海尔投建,本土化生产,本土化研发,这里生产的产品不断填补当地市场的空白。在这个工业园的注塑车间,徒弟阿卜杜正在和师傅宋晓伟一起对生产设备进行检查调试。企业在这里实行师徒制教学,带动当地工人业务水平逐渐提高。
海尔埃及生态园注塑车间员工阿卜杜称:“通过跟着宋师傅还有其他中国员工学习,我们学会了如何控制模具温度以及如何控制设备参数,在这里的工作中所培养起来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以后都将会让我们受益。”
如今,海尔在埃及的3个工厂和直营店共有1108非洲当地员工,占总员工的96%。带动就业和工人水平提升的同时,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也在不断推进。
中非经贸合作深入 咖啡小店迎发展新机遇
湖南的高桥大市场有200多家经营非洲产品的商户,被称为“永不落幕的中非博览会”。这里的小店,也因为中非经贸合作的深入迎来了新的机遇。
高桥大市场的这家咖啡店洋溢着浓浓非洲文化氛围,店里生意不错,老板景建华却正面临着“成长的烦恼”。
“小咖主”品牌创始人景建华称:“目前我们整个咖啡生豆较去年需求量翻了2至3倍,我们缺乏非洲的一些咖啡资源。”
景建华,2018年到非洲考察后开始把非洲咖啡引入国内。随着中非经贸合作越发紧密,他的咖啡豆也发生着变化。
景建华称:“早期我们其实是缺乏非洲的一些咖啡资源,现在依托强大的品牌优势以及供应链优势、成本优势,整个综合成本下降了接近30%。”
湖南自贸试验区已经打通了非洲咖啡的直采、国内加工、品牌孵化、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降低的成本和畅通的渠道,助力景建华在全国各地开设了50多家咖啡店。
这天,带着新的困难,景建华业来到了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在管委会的牵线搭桥下,他和来自埃塞俄比亚的咖啡庄园主谈上了生意。
不仅是咖啡,湖南建设运营咖啡、坚果、木制品等6条进口产业链,以及小农机、小五金等4条出口产业链。湖南自贸试验区获批以来,自贸区雨花区块外贸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累计实现对非贸易额超87亿元。
近日,国家批复《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建设总体方案》,将积极支持湖南推动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建设。相关工作人员又开始了新的忙碌。
中国(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雨花党工委书记刘亦彪称:“目前,我们正在探索非洲农食产品准入申报时间,简化申报程序,推动建立非洲农食产品输华绿色通道,加快准入程序。”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