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30 13:07:11 来源: sp20241130
编前语: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新时代青年强调,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逐梦路上,中国青年们如何向内感悟、向外生长?《人生有味·中国好“young”》聚焦新中国成立75年来的伟大成就,寻访那些实干笃行、奋勇拼搏的“好young青年”,记录人生路上的汗水味、书香味、烟火味、泥土味……以“有味人生”看见“活力中国”。
“……5、4、3、2、1,点火……起飞!”
随着“01”号指挥员何宏业下达口令,指挥大厅几公里外的2号工位上,腾地冒起橘黄色的火焰,高高矗立的长征七号火箭腾空而起。
轰鸣打破了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的宁静,尾焰照亮了夜幕中的椰林。
2024年1月17日22时27分,长征七号遥八火箭顺利升空,将天舟七号货运飞船送入预定轨道。
这是中国航天的又一次“圆满成功”,却是何宏业在发射任务中第一次担任“01”指挥员。
2010年,何宏业从西北工业大学毕业,加入中国航天人的队伍,很快就来到了当时还在建设中的文昌航天发射场。他至今清晰地记得抵达海南的日子,是2011年10月15日。
这位儿时就怀揣航天梦的年轻人,与文昌发射场一同成长。发射场的塔架一天天高耸起来,何宏业也在火箭动力系统岗位上一步步积累经验,从操作手到指挥员,一路摸索一路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第一次担任‘01’指挥员时,我的心里还是有些紧张的。”何宏业坦言。
“01”指挥员是整个任务的核心纽带,“上有千条线,下有千条线”,指挥多个分系统的协调运作,容不得半点疏忽。
他说,这个角色不仅需要丰富的任务经验、扎实的知识储备、强大的身心素质,还要有沟通协调、统筹组织和精干的口头表达能力。这些对他都是不小的挑战,需要更充分地学习提升、攻坚克难。
为了确保发射成功,何宏业和同事们在每一个细节上都仔细琢磨,严格执行每一道操作程序。在任务筹备的日子里,他常常跑现场、钻文书,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发射当天读倒计时的10秒钟,何宏业真正地做到了心无杂念,尽全力确保发射成功。
在过去14年里,何宏业参与了30多次举世瞩目的发射任务,其中包括嫦娥五号、嫦娥六号的探月任务、天问一号的火星探测任务,以及近年来的空间站建设任务。每一项任务的顺利完成,都离不开航天人的日夜坚守。
某型火箭的推进剂加注和卸回的流程演练,全程持续了大约6天的时间,这期间大家几乎都是连轴转,吃饭、休息都在岗位上完成,有时结束工作后太疲倦了,同事们干脆席地而睡。
“加入航天事业,有时候是不能太考虑自我的。”何宏业认为,一名航天人首要的品质就是热爱祖国、热爱航天,“只有心中有这份纯粹的热爱,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在航天人的队伍中,严谨是最重要的品质之一,比如逐渐被大众知晓的概念——“归零”,就是一旦出现问题或异常情况,就要推倒重来,重新设计和调整每一个细节,确保问题完全排除。“我们做航天工作,不能有任何容错。”他说,每一次任务,团队都会反复确认每个操作环节,直到确保万无一失。
久而久之,这种工作作风对大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他笑着说:“我周围的同事大部分都多少有点‘强迫症’,干完什么事情都要反复确认结果。”甚至在生活中锁门关好水电气,都要请家里人帮忙“交叉确认”。
航天人也是“追星族”,而他们追的“星”是那些著名的大科学家。无论是参与过“两弹一星”工程的老前辈,还是在关键任务中提供指导的专家们,每当重要任务来临,常常会齐聚发射场,何宏业他们因此有机会近距离聆听这些“偶像”的教诲,学习前辈们几十年来对航天事业的深刻见解和殷切期望。
在他看来,文昌的航天人身上有一种特殊的“火箭味”。这是一种混合的味道,是滨海发射场海风的味道,是他们辛苦工作的汗水味道,也是火箭腾空而起后烈焰燃烧的味道。
不管到什么时候,这些味道都会让我回忆奋斗过的岁月、与同事们一起完成任务的场景和那些难忘的任务经历。
这种“火箭味”早已融入了他的青春,成了他不懈追求的动力。
未来几年,中国航天还将开展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包括载人登月、探火返回等任务,届时都将从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出征,带着人类的梦想,去探索更浩瀚的宇宙。
何宏业说得很动情:“我希望这种‘火箭味’能时刻提醒我,用最大的热情和努力为我们的航天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监制/王智勇 荆雷 统筹/刘娟 陈毓栋 沈颖 周诗婕 冯金同 记者/王晟 姜弘毅 摄像/权廉程 夏天 剪辑/李姗 包装/孙伟 何君玮 陈新欣 宣传推广/彭闯 张婷婷 盛明珠)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