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新技术助力舞台精品传播(艺海观澜)

发布时间:2024-12-27 10:53:54 来源: sp20241227

  创作技巧为内容服务,只有孜孜以求、精益求精地打磨作品,才能实现“科技+艺术”的叠加效应,作品才能更打动人心。    

  

  将舞台艺术搬上银幕的实践由来已久。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拍摄的就是京剧艺术家谭鑫培的舞台表演。新中国成立后,舞台艺术电影成为重要的电影类型,出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野猪林》《杨门女将》《智取威虎山》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既传播了优秀舞台艺术,也拓展了电影艺术的外延。如今,科技进步推动国产电影制作升级,新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舞台艺术电影的创作中。

  2015年,我们启动歌剧电影《白毛女》拍摄项目。歌剧《白毛女》是中国首部民族歌剧,也是为人们所喜爱的红色经典。为了让当代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歌剧的艺术魅力,我们决定将它拍成一部3D电影。拍摄过程中,我们不断调整和完善技术方案。比如,歌剧《白毛女》大幕拉开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唱段《北风吹》,窗外的漫天大雪不仅是故事缘起,也是烘托气氛的重要意象。“雪花”看似简单,拍摄起来却并不容易。从技术上讲,立体电影每个画面都由左右眼看到的两个画面构成,而雪花这样微小的物体在两个画面合成时,容易出现偏差,造成“重影”。经过反复试验,我们最终采用数字特效合成“下雪”,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视觉效果。

  《白毛女》的关键情节是喜儿被地主逼迫逃进深山,头发由黑变白,这是剧名“白毛女”的由来。为表现这一情节,我们充分发挥电影作为蒙太奇艺术的优长,加入许多舞台上难以表现的内容。在咏叹调“恨是高山仇似海”的前奏部分,电影增加了喜儿在山间奔跑、在庙里偷食贡品等闪回镜头,同一个机位拍摄了3组喜儿画面,用数字特效重新建模,把喜儿头发由黑变白的全过程完整呈现在银幕上。技术手段的应用,让人物形象更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为了扩大舞台艺术精品的传播,2018年底“4K+5G”舞剧《天路》影院直播计划正式启动。比起电视直播,大银幕对影像质量要求更高,5G直播时1秒钟50帧的4K高清画面,对技术设备是巨大考验。整整6个月时间里,影视、通信、录音等行当数十位技术专家密切配合,反复测试画面声音质量,为直播计划保驾护航。技术的成功只是第一步,艺术上的高标准高质量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天路》的舞台灯光都是针对剧场设计的,一些表现月光下、酥油灯下的场景,在剧场中观看唯美别致,但拍摄出来效果欠佳。我们在不改变舞台演出灯光效果的前提下,利用电子调光调色等技术手段,确保影院观众也能欣赏到和剧场同样的效果。舞剧《天路》最终在首都电影院实现5G同步直播,数百名电影观众与国家大剧院内的现场观众同时欣赏了一场精彩演出。14米宽的LED大屏幕配合数字环绕声技术,深深震撼了观众。演出结束时,影院观众与剧场观众同时起立鼓掌、热烈欢呼。

  我还很荣幸地担任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奋斗吧  中华儿女》的电影版总导演。从接受任务进组开始,我天天泡在排练场,看排练、听音乐,对120分钟的节目进行详细分镜头设计,再根据排练录像研究摄影机位,制定详尽的拍摄方案。团队采用8K电影超高清技术,运用8台摄影机同时拍摄,积累了海量拍摄素材。在后期剪辑过程中,我们借助电影的叙事节奏,通过不同景别角度的镜头转换,简化舞台换幕换场过程,进一步凝练叙事主题。此外,电影增加了珍贵的历史影像和纪录片镜头,与原有素材进行融合剪辑,并辅以绿幕拍摄合成等技术手段,力求展现最好的电影画面。全片1800多个镜头中特效镜头多达1200余个,显著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影片上映后不仅受到观众欢迎,也得到众多参与演出编创的舞台艺术家肯定。

  今天,各种艺术门类互融互通,各种表现形式交叉融合,极大拓宽了文艺的表现空间。但我们深深知道,创作技巧为内容服务,只有孜孜以求、精益求精地打磨作品,才能实现“科技+艺术”的叠加效应,作品才能更打动人心。我相信,随着科技发展,未来将有更多舞台艺术精品通过大屏小屏与广大观众见面,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作者为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

  《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17日 19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