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6 01:12:18 来源: sp20241216
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走进湖南省长沙市岳麓书院,耳边传来琅琅书声。这样的诵读,历经千年、恒久绵延,让人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
千年学府,文脉绵延。岳麓书院经历了从古代书院到现代大学的变迁,见证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和中华文脉传承。古老与现代的结合,孕育出独特的精神气质。抚今追昔,记者尝试从历史脉络中探寻文化基因。
1917年,时任校长宾步程手书“实事求是”,悬挂于书院讲堂,引导学生从事实出发,崇尚科学、追求真理。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曾住在岳麓书院半学斋,推开窗户就能看到这块匾额。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学子。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岳麓书院,望着书院讲堂檐上的“实事求是”匾额,久久凝思。“毛主席当年就是在这里熏陶出来的,实事求是就来源于这里。共产党怎么能成功呢?当年在石库门,在南湖上那么一条船,那么十几个人,到今天这一步。这里面的道路一定要搞清楚,一定要把真理本土化。”实践深刻表明,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如何让历史文脉更好赓续传承?如何让真理之光始终熠熠生辉?今天,湖南大学以思政课堂为平台,引导青年学子在岳麓书院里领悟学习来自文明深处的价值体系、人文精神和道德理念。
创新方式,才能激发动力、提升效果。湖南大学思政辅导员于淼漪,带着学生上起了“移动的思政课”。这个移动课堂,既能接入湖南大学中国四库学研究中心、古籍研究所、出土文献与中华文明协同创新基地等研究平台,又可饱览岳麓山、爱晚亭、《岳麓书院记》木刻等历史遗迹。一书一页、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素材。
面对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尤应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加系统全面地挖掘其中的精华。比如,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朱汉民致力于深入研究中国思想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关系,在修订《中国传统文化导论》一书时,更加突出了“两个结合”的内容。坚持“两个结合”,就要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在岳麓书院庭院里徜徉,随处可见驻足凝思的参访者。人们于此细细品味楹联、匾额等背后的文化意蕴。历史文脉汇聚,真理之光生辉,照亮前方的奋进道路。
(作者为本报湖南分社记者)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02日 05 版)
(责编:牛镛、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