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虞城:让“舜陶文化”重放异彩

发布时间:2024-12-24 03:57:45 来源: sp20241224

乍暖还寒的时节,走进河南省虞城县镇里堌乡镇南村的一个农家,首先映进眼帘是一座红砖古窑。这座历经百年的古窑,静静地伏在那里,看似无语,却似在默默地倾诉着。

这座造型古朴的“馒头窑”,曾经产出的陶盆、陶碗、陶缸、陶罐、陶灯等,都是附近十里八乡村民的日常用品。在年过50岁的张广生眼中,这座老窑更是代表了一段家族历史和技艺的传承。张广生是县级非遗项目——张氏舜陶制作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在他印象中家中先前有两座老窑,每当逢集,“西寨门张氏”烧出的盆盆罐罐都是畅销品。每逢开窑,院子里经常围满了看热闹的村民,非常热闹。

据了解,张氏舜陶制作技艺创始人张心登(1798-1876),自幼传习家族制陶技艺,致力于生活陶具的制作与研习,创立了张氏舜陶制作技艺。自古以来大多用泥土制作陶器,《史记·五帝本记》“舜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yu粗劣)”。在舜帝改进制陶技艺之前,陶器为露天烧成,粗糙易碎。舜帝经过研习,熟知泥土习性,规范制作及烧制流程,使得陶器美观而耐用。张氏舜陶制作技艺立足黄河故道流域,传承故道澄泥制陶人文文化,四代人专注于故道澄泥制陶人文文化的研究和推广。取料于黄河故道流域本土的澄泥(本地俗称“胶泥”)、黏土(本地俗称“狗头淤”)等上千年沉淀的泥土,经过采泥、晾晒、粉碎、碾磨、淘制、陈腐、手工捏制等方面遵循古法制作,让人文思想融入泥土,保持泥土的天然属性和灵气,天人合一。

张氏传人遵循古法手作,张广生作为第四代传人将舜陶文化引入更多的日常生活领域。他自幼传习家族制陶技艺,并痴迷于黄河故道陶文化研究,人送雅号“阿陶”。近年来,为传承好此非遗技艺,不仅四处奔走请教,熟练掌握了豫鲁苏皖交界处区域的制陶技术,熟知舜陶古法制作技艺,在细致挖掘整理祖上的古法制作技艺的同时,博采众长,兼容并蓄,悉心钻研古法制作技艺。在陶泥陶坯引入天然中药草灰作釉料,创作出药香陶制品。张氏舜陶既具有实用价值,又有观赏和收藏价值,同时又可形成产业链条,带动周边群众增收。

2023年,以“黄河泥、故道绿和药香陶”为特色的“张氏舜陶制作技艺 ”成功申报成为虞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这给了张广生在复兴传统陶器技艺上以很大的鼓励。

在张广生家中,摆放着满满当当的新近的柴烧陶制品,茶杯、香插、花瓶……它们造型多样,器型小巧精致,还兼具实用性。据悉,这些作品,往往一开窑就被闻讯而至的圈内好友搜寻一空。柴窑烧制的陶器成本高、成品率低,其烧制成的陶器具有独特的润泽度。张广生这些“瓶瓶罐罐”从灰白、土黄到胶泥,色彩富有变化,质地突破以往陶器较为疏松的印象,触手温润细腻。最值得一提的是,他调配的独特草木灰釉,挂釉的成品在阳光下呈现一种独特的黄绿色,具有宝石光,低调质朴中透着勃勃生机。

张广生介绍,黄河流域陶器制作自古是就地取材。他们祖上烧制陶器,多采用洪河累积多年的三米以下的澄浆泥。所使用的釉料也是就地取材,采用故道常见的艾草等烧成草木灰再调制成釉水。据他考证,这个草木灰釉最早是由伊尹发现并流传至今的。

“黄河文化博大精深,自舜传承下来的制陶技艺毫无疑问具有很大的历史文化价值。作为四代制陶人家,我觉得自己有责任把这项古老的技艺传承、复现并发扬光大。”张广生说。(王支援 司鹤欣)

(责编:董童、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