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沉浸式教学 打造思政课亮点

发布时间:2024-11-28 06:08:11 来源: sp20241128

原标题:【光明论坛】开展沉浸式教学 打造思政课亮点

近日,一场以“感悟真理的力量”为主题的沉浸式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在新疆师范大学新时代文明实践党史学习教育基地举行。此次沉浸式思政课穿越时空展现党的一大在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上召开的场景,重回梦想启航的伟大历史时刻。活动中,学生们在老师带领下感悟新时代我国在各领域的伟大历史成就,见证改革开放的实践伟力,体会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新气象。

这堂沉浸式思政课在充分挖掘新疆红色文化资源的同时,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隔空对话”,拓展了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广度、深度与新鲜度,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汲取理论知识和情感能量。

利用“行走的思政课”把思政课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是近年来全国各地高校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发展,构建“大思政课”格局的重要路径。开门办好思政课,力求做到“真开门”“全开门”“常开门”,聚焦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育人的重点和难点,创新打造教学场景,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共同画好立德树人的“同心圆”。

打造“行走的思政课”,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让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实践中感悟真理的力量、见证真理的伟力、阐释真理的荣光。“行走的思政课”可以借用智慧手段,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新范式,提高思政课的沉浸度和体验性,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感染力和向心力,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和思想共振,从而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就像策划一场精彩的旅行,需要精心挑选目的地,合理安排路线,才能让学生收获满满。在教学的过程中,坚持以多种形式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切实发挥好“大思政课”的培根铸魂作用。比如,北京大学将思政大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科研院所、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一线,打造出一堂堂带有“泥土味”的思政实践课。大学生用青春丈量祖国大地,读“国情”书、“基层”书、“群众”书,直面“土”问题、真问题、大问题,在翻越山海的社会实践中学习“无字”之书。

“行走的思政课”也是一场场穿越历史时空的“隔空对话”,引导学生从红色文化资源中读懂历史的厚重,体悟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比如,四川大学充分发挥江姐纪念馆、川大烈士纪念碑亭、川大英烈碑、历史文化长廊等红色文化宣传展示平台的育人功能,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沁润思政课,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浙江大学也积极联合浙江红色革命场馆,探索发挥革命文物的思政育人作用,推动革命文物进高校、进社区,让静态的红色文化资源“活”起来,充分发挥好文物展品铸魂育人、培育精神的文化传承和思想教育功能。深入挖掘革命文物的育人功能,让学生与革命文物“面对面”,有助于学生了解革命故事,领悟革命精神,弘扬革命文化,激发爱国情怀,振奋民族精神,自觉主动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一堂成功的思政课能激励广大青年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让学生内心升腾起成为“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壮志与豪情。哈尔滨工业大学下大力气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带领学生走进航天发射现场、科研一线、田间地头开展实景“大思政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着力打造“劳育+思政”“体育+思政”“美育+思政”育人新范式,成立爱国教育社会实践团队,引导学生深入基层一线,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用双手绘制美好蓝图,砥砺爱国奋斗精神,促使学生在实践中践行“强农兴农”初心使命,真正让思政教育“实”起来、“活”起来、“动”起来,将思政课书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实践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融会贯通,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深刻领会中国道路的成功“密码”,增强“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的时代共鸣,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社会大课堂”中利用好社会资源,延展思政课堂教学“半径”,推动高校思政课“活”起来、“走”出去,将汇聚起更加澎湃的社会育人强大能量。

(作者:谢玲、高吉,分别系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编:李昉、郝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