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5 18:51:43 来源: sp20241205
加强政策目标协同,通过共同的目标引领各项政策握指成拳、同向发力,防止出现“合成谬误”或“分解谬误”,避免政策效力相互抵消
政策不仅要制定好,还要统筹好,在执行落实层面实现相互补台,防止和克服各行其是、相互掣肘的现象
今年国庆假期,“以旧换新”成了市场消费的热词。
在广东深圳华强北商圈,标注着各类家电和电子产品补贴折扣的海报随处可见。深圳市商务局的数据显示,国庆假期家电以旧换新日均销售台数较节前环比增长74.9%。
在青岛,“真金白银”的补贴激发了消费者的换车热情。据青岛市商务局统计,国庆假期,青岛汽车置换更新共申领1028辆。
“以旧换新”听起来简单,实施起来却是个系统工程。解决“钱从哪里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向地方下达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对种类繁多的消费品分类施策,商务部等部门陆续制定印发了汽车、家电、电动自行车、家装厨卫等4个领域配套细则。为打通落地的“最后一公里”,31个省份均出台相应的工作方案。
顶层设计结合基层实际,纵向贯通兼顾横向接应,正是各地各部门的同向发力、协同联动,使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落实环环相扣,发挥了显著的带动效应。
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多维多元的复杂系统,实现发展目标,很难依靠某一种政策“单打独斗”。不久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抓住重点、主动作为,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进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统筹各领域政策,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方能打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组合拳”。
提高政策措施的有效性,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弄清楚整体政策安排与某一具体政策的关系、系统政策链条与某一政策环节的关系、政策顶层设计与政策分层对接的关系、政策统一性与政策差异性的关系、长期性政策与阶段性政策的关系”。避免简单思维,坚持系统观念,科学把握多重辩证关系,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强化协同联动,才能放大宏观政策的组合效应。
提高政策措施的有效性,就要摒弃“惯性思维”。现实中,宏观政策由不同部门制定出台,政策出台的初衷也有所不同。单独看科学合理的政策,加在一起不一定能带来整体的有效性,因此不能想当然地“做加法”,各部门要跳出“一亩三分地”,根据调控目标精准调整、科学施策。
例如,水泥产业节能减排有潜力,设备更新有需求,但产能置换从严把控,银行授信很难。打通堵点,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水泥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中央财政重点推进水泥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产业政策信号明确,财政政策“四两拨千金”,有效推动解决企业“换不起”难题,有力促进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政策目标协同,通过共同的目标引领各项政策握指成拳、同向发力,防止出现“合成谬误”或“分解谬误”,避免政策效力相互抵消,方能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还要多些“补位意识”。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只有强化担当、相互补位,才能提升整体效能,避免出现“打折”甚至“打架”的情况。一段时间以来,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已经释放信号的存量政策有效落实,针对新情况的增量政策加力推出,财政、货币、投资、消费等政策相互支撑,给市场注入强劲活力。可见,政策不仅要制定好,还要统筹好,在执行落实层面实现相互补台,防止和克服各行其是、相互掣肘的现象。宏观政策实施也要下绣花功夫,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初衷是好的政策真正取得好的效果。
政策好不好,关键看实效。各方面积极推出有利于稳增长、稳预期的政策,慎重出台有收缩和抑制效应的政策,把握好时机、力度、节奏,把政策红利实实在在送到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手中,就能实现更多的组合效应、叠加效应、乘数效应,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任务提供更有力的政策护航。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23日 09 版)
相关阅读
自觉服从全局 完善宏观调控——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责编:杨光宇、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