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3 01:48:55 来源: sp20241123
河南是中国戏曲的重要发源地和发展地,有着灿烂丰富的戏曲文化,是公认的“戏曲之乡”。历史上,曾经有超过60个戏曲剧种在河南流传甚广。2006年以来,豫剧、曲剧、越调、宛梆、目连戏等18个剧种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0余个剧种被列入省级名录。
这些非遗剧种都是农耕文明的产物,长期活跃于民间,是中原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河南戏曲迎来了新的辉煌,涌现出豫剧《花木兰》《穆桂英挂帅》《朝阳沟》、越调《诸葛亮吊孝》、曲剧《卷席筒》等众多精品佳作,风靡全国。
不过,随着人们休闲娱乐方式日渐多样化,河南戏曲与大多数非遗剧种一样,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和冲击,渐趋衰颓。但是进入新世纪之后,凭借着顽强的生命力和丰厚的历史底蕴,在政府和民间的共同努力下,河南戏曲重新焕发出活力,推出了豫剧《程婴救孤》《焦裕禄》《铡刀下的红梅》《香魂女》、曲剧《鲁镇》《婚姻大事》、越调《老子》等一批具有较高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优秀之作,在屡获大奖的同时,也以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观众。尤其是《程婴救孤》,从河南的田间地头唱到了美国百老汇的大舞台,先后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全国有近20个剧种移植该剧,各类演出超两万场。
河南戏曲之所以能够“老树发新枝”,关键在于:始终坚守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又紧扣时代脉搏、贴近现实生活。
剧目创作:重视小人物,彰显大情怀
在选材立意上,河南戏曲继承和发扬了与生俱来的乡土性、草根性特色,主要关注和反映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并注重以“小人物”表现“大情怀”、以“小故事”折射“大时代”、以“小切口”呈现“大主题”,在人间烟火气中凸显人性光辉和家国情怀,着力彰显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贴近观众心理。
《程婴救孤》堪称典范之作。该剧改编自元杂剧《赵氏孤儿》,在保留原剧基本情节的前提下,让平民医生程婴取代贵族赵氏孤儿成为主角,将原本贵族间的恩怨、争斗转换为正义与邪恶、善良与残暴的较量,阐释了以程婴为代表的义士们身上所蕴含的舍生取义、仁爱正义、诚信担当、坚韧顽强等民族精神。该剧深入挖掘和拓展了原剧的文化内涵与人性意蕴,并以当代视角反观历史人物,实现了从传统名剧到当代精品的创造性转化。
秉承“重视小人物,彰显大情怀”的创作理念,河南戏曲在英模戏里也注重以生动质朴的生活细节刻画人物,将崇高、伟大的英模人物还原成普通人,并揭示其从平凡走向伟大的人生轨迹,让英模真实、可信、可感。
比如《铡刀下的红梅》,一改过去同类题材的英雄叙事模式,从日常生活的小处着手,细腻真实地展示了刘胡兰从一个活泼稚气、率真倔强的乡村女孩成长为坚贞不屈的共产党人的历程,将其短暂而壮丽的一生演绎得生动传神又催人泪下。该剧自搬上舞台以来,已演出两千多场,先后被多个剧种移植。
表现方式:保留老精髓,创造新程式
在舞台呈现上,河南戏曲在保留传统艺术特质和精髓的基础上,遵循艺术规律与时代要求,不断探索新的表现方式。这主要体现在对传统程式的创新发展上。
程式是传统戏曲艺术的精髓,也是每个非遗剧种最为醒目的身份标识之一。但是,传统程式是古代戏曲艺人们从生活中提炼的,与现代生活相去甚远。如今在新编剧目中,尤其是在现代剧中使用时,往往会脱离剧情。如何让程式摆脱“炫技式”的表演,成为塑造人物、推动剧情的手段,困扰了不少现代剧创作者。河南戏曲守正创新,将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举手投足艺术化处理后,创造出新的程式,使其能更加灵活地反映现代生活,为剧情服务。比如,豫剧《村官李天成》中的“拉车舞”、《重渡沟》中的“风雪舞”、《焦裕禄》中的“抗洪舞”等,通过对传统程式动作的重新组合和化用,成功地表现出现实生活的特定情境;而《香魂女》中的“划桨舞”“开窑舞”“败窑舞”,不仅在传统程式中糅合了舞蹈元素,而且巧妙地融进乡村生活内容,为现代乡土题材剧的多样性演绎提供了一种可能。
此外,河南戏曲还大胆地进行了唱腔的创新。比如,曲剧《信仰》对传统曲牌的演唱音调进行调整,男女声采用不同调式,并在传统曲牌的基础上,创立节奏更快的新曲牌,给观众耳目一新之感。
传播方式:守牢主阵地,巧用融媒体
在传播方式上,河南戏曲极为重视以农村为主阵地的现场演出形式,并积极拓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与推广,以稳定和扩大观众群体。
现场演出是戏曲最传统的传播方式,能带给观众最为直观的感受与体验,至今仍拥有无可替代的地位。河南戏曲一向注重现场演出,政府和民间每年都会举办大量多层次、多样化的演出活动。广大的农村地区因为群众基础广泛,所以一直是演出的主要阵地。
2008年,河南省推出“舞台艺术送基层”公益文化惠民演出活动,采取“政府买单,院团演出,农民受益”的运作模式,至今已坚持了十多年。其后,河南省又依托此活动,开展“文艺院团千戏送千村扶贫行动”,优先关注贫困县、村的观演需求,全年为贫困县公益惠民演出不低于1000场。
在政府的倡导和扶持下,以小皇后豫剧团为代表的一些民营剧团也长期坚持在农村演出。小皇后豫剧团成立30年来,演出场次超过8000场,近90%的演出是在农村。
在守牢现场演出这一主阵地外,河南戏曲也积极通过广播、影视、动漫、博物馆等方式和渠道,进行宣传和推广。新媒体兴起后,河南戏曲又利用戏曲专业网站、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打造更加多样化的传播渠道,不仅拓宽了一些非遗剧种和传承人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而且也吸引到更多年轻的观众。
以抖音直播为例。据《2023抖音演艺直播数据报告·河南篇》显示:2022年,河南戏曲类直播开播场次同比上涨109%,接近全国戏曲直播场次增幅的两倍。其中,河南豫剧在全国所有剧种中直播观看次数最多,道情戏、大平调、二夹弦、四平调等稀有剧种的直播观看次数也均破百万,观众中不乏00后。
(作者:王萌,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
(责编:孙红丽、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