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8 03:04:38 来源: sp20250108
独特的唱腔、火爆的打击乐、舞蹈性极强的动作程式……8月27日,山西省大同市北路梆子和耍孩剧种保护传习中心带来的传统折子戏《猪八戒背媳妇》,在2024首届中国戏曲稀有剧种优秀剧目展演中精彩亮相。
8月27日至9月1日,来自全国各地的41个稀有剧种在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轮番登场,集中展示戏剧艺术创作和人才培养的优秀成果,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戏曲盛宴。滨州既是吕剧发祥地,又有扽腔、渔鼓戏、东路梆子等独特曲种,且地域特色鲜明,各级戏曲院团不少,多次承办全国全省小戏展演、比赛等活动。
本届展演以折子戏、戏曲小戏、经典剧目选段等形式,集中展现中国戏曲稀有剧种的艺术特色与传承发展成果,并邀请了中国戏剧梅花奖表演艺术家和全国知名戏剧理论家、评论家观摩展演,开展剧目点评和理论研讨。
展演期间,剧目精彩纷呈,藏戏《金城公主》如璀璨明珠,闪耀着藏戏六百多年历史的光芒,展现出藏戏作为藏文化“活化石”的不朽魅力。博兴本土的扽腔《黎明前夜》,作为吕剧之乡的特色剧种,以其独特的唱腔赢得观众喜爱。阿宫腔《白蛇传·游西湖》时而娴雅婉转,时而刚劲激昂,展现了剧种艺术的当代发展。湖北越调《伐子都》融合古老秦腔的雄浑与本地襄阳腔的细腻,绽放出绚烂光彩。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剧种多样,既有像昆曲、京剧、豫剧、越剧、评剧、黄梅戏等流行区域广泛的剧种,也有流行于较小区域、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稀有剧种。
“稀有戏曲剧种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少稀有剧种携带着古老的文化艺术基因,传承了古典戏曲的表演形式与浩瀚的剧目文本;稀有剧种的艺术葆有鲜活独特的风土人情、方言声腔,生动展现民间艺术审美与创造力。”中国文联戏剧艺术中心主任李小青说。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然而,随着时代飞速发展,传统戏曲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
如何保护好戏曲文化,特别是稀有剧种?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吕淑娥认为,戏曲的传承要保持其原汁原味,传承其精髓,同时要勇于创新,使戏曲艺术与时俱进,满足现代观众的需求。
博兴县委副书记、县长孙战勇说,博兴将以展演为契机,深挖吕剧文化、黄河文化等蕴含的时代内涵,打造吕剧传承保护的新标杆,携手助力中国戏曲稀有剧种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李小青表示,守护传承好承载着丰富历史记忆、文化基因的中国戏曲艺术,是当代文化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希望戏剧界与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稀有剧种生存发展,为戏剧艺术繁荣发展、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物以稀为贵,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稀有剧种更是瑰宝中的瑰宝,我们把稀有剧种的保护作为重中之重,通过展演形式,为全国的稀有剧种提供交流的平台,引起全社会对稀有剧种的广泛关注。”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涌泉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中国戏剧家协会的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对稀有剧种在人才培养、剧目创作、平台搭建、理论研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帮扶。
(本报记者 李志臣 宋喜群)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