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警方破获涉案20亿元“地下钱庄”案

发布时间:2024-11-24 06:59:50 来源: sp20241124

  □ 本报记者  赵志锋

  □ 本报通讯员 范国臣

  随着全球化经济和信息化科技的高速发展,“地下钱庄”日益猖獗,从事非法汇兑的不法分子层出不穷,作案手段不断翻新,是名副其实的“金融黑洞”。

  近日,甘肃省兰州市公安局破获一起以“对敲”方式买卖外汇非法经营案,在案件涉及的山东、广东、黑龙江、江西、福建等14个省市公安机关紧密协同下,一举端掉一个涉案金额达20亿元、涉及人员2500余人的“地下钱庄”网络。

  今年5月,兰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民警在海量线索抽丝剥茧中,从一条不起眼的转账线索中发现了端倪,经过分析研判,“异常转账记录”背后极有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我们在线索梳理时发现了这条异常转账记录,转账手法特别像‘对敲型地下钱庄’,于是加大了对该线索的进一步深挖力度。”兰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四大队大队长王学农告诉《法治日报》记者。

  据警方介绍,“对敲型地下钱庄”又称“对冲型地下钱庄”,不法分子从事跨境资金汇兑活动,与境外人员相勾结,协助他人进行跨境汇款交易及非法购兑外汇活动。为了更好地隐蔽自己、逃避侦查,其中大多数采用境内交割人民币、境外交割外币,资金形式上不跨境的汇兑方式,实现资金实质上兑换和跨境转移。比如,当境内客户需要资金出境时,将境内人民币转账至“地下钱庄”指定的境内账户,地下钱庄在境内收到人民币之后,通知其境外组织将相应的外币划至境内客户指定的境外账户,反之亦然。

  为了查清线索背后可能隐藏的“金融黑洞”,兰州公安当即成立“5·23专案组”,对案件开展全面细致的调查和侦破工作。

  侦查初期,民警通过研判发现,转账账户多如牛毛,多次按图索骥,但每次查到的源头账户都不是要找的目标账户。

  民警迅速调整侦查思路,把所有资金流的承接点通过拓扑线连接起来,寻找线最多的交汇点,通过交汇点账户碰撞研判,最终锁定一赵姓男子银行账户。

  为了不打草惊蛇,民警仔细摸排了户主赵某成交易过程、资金流及相关联的关系网后发现:赵某成很早就在香港设立汇款中心,以本人及亲属名义开设大量账户,长时间为客户进行跨境汇款汇兑,从中赚取差价和佣金。经核实,仅他个人账户近期流水就达上千万元。

  待时机成熟后专案组决定收网,9月12日,民警在云南省昆明市抓获犯罪嫌疑人赵某成、马某才、马某明,现场查获多个网银、U盾以及各大银行储蓄卡、信用卡、手机等物,随后冻结银行账户124个,扣押资金9000余万元。

  抓捕嫌疑人只是第一步,资金渠道、流程取证才是案件中最关键、最艰难的。办案民警举例说,在赵某成各个资金平台查到仅交易流水就多达20余万条,很多资金为了不被轻易追查到,被数十次拆分、合并,交易流水非常复杂,就需要把碎片拼起来,成为一张完整的“犯罪证据图”。

  为了一举端掉这个“地下钱庄”网络,兰州公安向公安部申请发起全国集群战役,同时民警分成多个组,奔赴山东、广东、黑龙江等多个省市开展调查取证。

  在省内外,兰州公安协助广东广州、云南昆明等地警方查获涉及骗取出口退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非法经营、虚开增值税发票等多名犯罪嫌疑人,彻底破获牵涉在这起非法经营案中的其他案中案。

  经初步审讯,此案主要嫌疑人赵某成对自己实施非法经营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其他涉案人员因违反国家外汇管理规定已移交外汇管理部门作进一步处理。

  “近年来,内地‘地下钱庄’从个体、家族经营,发展到公司化、集团化;从最初集中于沿海地区,蔓延到西部内陆省份,经营网络覆盖全国乃至国外。”兰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支队长金江海介绍,兰州公安经侦部门积极构建“网上网下一体、信息资源共享、警种合成协同、社会力量协防”的立体打击模式,对“地下钱庄”及其他涉众经济犯罪全力打链条、端网络。(来源:法制日报)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