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沙围城到森林城市 陕西榆林“绘制”治沙新奇迹

发布时间:2024-11-24 00:16:02 来源: sp20241124

   中新网 陕西榆林10月26日电 (吴西檬)深秋时节,位于榆林市榆阳区的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内绿茵成片。由马鞭草、百日菊、沙漠玫瑰等花卉品种构成的沙漠花海,仿佛一幅绚丽的油画。当微风轻拂,连片的植被轻轻摇曳,似乎在述说着曾经的荒凉与如今的生机勃发。

图为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内种植的花海。 吴西檬 摄

  70多年前的榆林,林草覆盖率为0.9%,黄沙肆虐的生态环境对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影响,经过榆林几代人与风沙和黄土的顽强抗争,榆林市的林木保存面积达到236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6%,实现了从黄沙围城到森林城市的转变。

  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成立于1974年5月14日,连队位于毛乌素沙地南缘。40多年来,女民兵们在极其艰苦恶劣的条件下,以治沙为己任,扎根大漠,硬是靠人拉肩扛,推平沙丘800多座、营造防风固沙林带33条,一代又一代的女民兵用双手,将寸草不生的荒漠转变成了现在的“人工绿海”。

图为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俯瞰图。朱乃锦 摄

  “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已经完成了治沙造林的阶段性任务,但治沙精神是永恒不变的。当下,我们可以赋予治沙工作新的方向。”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第十五任连长高艺玲表示,女民兵将通过宣讲治沙连的历史,增强治沙工作的可持续性,让其具备更多的“造血”功能。通过讲述治沙故事,强调治沙的重要性,向新一代年轻人传递治沙精神。

  目前,榆林沙区造林保存面积达到1364万亩,林草覆盖率提高到43.5%。据陕西省林业局报告显示,榆林市的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这意味着毛乌素沙地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

图为雷龙湾樟子松造林示范区俯瞰图。吴昊 摄

  雷龙湾樟子松造林示范区位于榆林市横山区最南端。站在示范区内远眺,郁郁葱葱的樟子松林一望无际。“2001年以前,我们所处的位置漫天黄沙。如今我们区累计栽种樟子松324.4万株,造林面积10.8万亩。”长期在该造林示范区从事护林工作的冯永彬称,治沙防沙还能促进周边村民增收,农闲时,村民们便会参与到樟子松栽植工作中。

  多年来,该造林示范区林业技术人员在实践中总结出樟子松“六位一体”造林技术(即挖坑、换土、深栽、浇水、覆膜和套笼),极大地改善了该区域的生态环境。该造林示范区积累的生态治理经验也为榆林市防沙治沙提供了有力样本。

  据介绍,横山区将治沙造林与发展畜牧业相结合,在林业生态环境改善的同时,积极培育种苗、发展羊产业,走出了一条以林养牧、以牧促林、林牧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实现了“沙害变沙利、治沙亦治穷”的华丽转变。

图为雷龙湾樟子松造林示范区内栽种的新苗。吴西檬 摄

  在横山增加绿色版图的过程中,樟子松与紫穗槐组成的混交林病虫害少,成为横山沙区樟子松造林典型模式,紫穗槐等灌木更是沙区民众养殖业的主要饲草来源,一时间山坡盖上了“被子”,老百姓也有了“票子”。

  2001年以来,榆林市横山区累计栽种樟子松约400万株,成活率达90%以上。目前,樟子松造林保存面积达38万亩,分布在沙区8个镇,68个行政村,4个林场。沙区民众盼望已久的四季常青、效益稳定的樟子松林区已初成规模。

  下一步,榆林市将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全面完成今年的林草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同时,提前谋划布局2024年国土绿化工程项目并尽早启动实施,为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开好头、起好步,努力创造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完)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