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之滨长出一座产业新城(新时代中非合作好故事)

发布时间:2024-12-27 15:23:40 来源: sp20241227

  西电埃及公司变压器生产车间,中国技术人员(左二)在指导当地员工作业。   本报记者 黄培昭摄

  数据来源:商务部、中非泰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俯瞰。   新华社记者 隋先凯摄

  非洲大陆东北部,红海之滨,一座快速发展的绿色新城见证着中非合作的活力。

  驱车自埃及首都开罗一路东行,穿过茫茫戈壁沙漠,一个多小时后,眼前渐渐浮现一片绿意。树木苍翠、厂房林立之处,便是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以下简称“泰达合作区”)。

  自2008年中埃合作推进建设以来,泰达合作区已发展为埃及目前综合环境最优、投资密度最大、单位产出最高、中资企业最集中的工业园区,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之一。

  合作共建园区

  起步区全部开发完成,扩展区丰富保税、仓储等功能

  毗邻苏伊士运河,东邻红海,距离埃及第三大港口艾因苏赫纳港仅2公里;西距开罗120多公里,距苏伊士省首府苏伊士城40公里,距埃及新行政首都60公里。翻开地图,泰达合作区优越的海运条件和便捷的陆路交通条件跃然纸上。

  在中埃共同努力下,2008年,由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与中非发展基金组建的中非泰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非泰达”),正式承建泰达合作区。

  魏建青,中非泰达副总经理,当年天津泰达派往埃及工作的首批年轻人之一。他回忆:“那时,茫茫戈壁,飞沙走石,水资源和电力供应难以保障。2009年,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在埃及召开,到时泰达合作区就要揭牌,一年内要完成多栋厂房、写字楼等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的建设。”

  时间紧迫,魏建青等中国员工与埃及员工组成项目管理团队密切协作,组织完成了前期设计、竞标招标、工程实施和后期装修等工作。

  渐渐地,一排排现代化的车间厂房、宾馆酒店、职工公寓等,在这片土地上拔地而起,周边也随之变得绿意盎然。目前,泰达合作区具备给排水、通电、通路、通信、通气及场地平整等条件,实现全方位配套,方便企业入驻。

  据介绍,泰达合作区分起步区和扩展区。起步区现已全部开发完成,基本形成了新型建材、石油装备、高低压设备、机械制造四大主导产业。2016年年初,扩展区正式揭牌,目前一期的2平方公里范围内,基础设施建设全面竣工,各类配套设施也已完善并顺利运行,多家企业实现投产。二期项目在一期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保税、仓储、物流、金融等功能。

  打造产业集群

  市场化运作,带动配套企业发展

  走进恒温恒湿的巨石埃及玻璃纤维生产车间,一台台拉丝机有条不紊运转着,将炽热的玻璃液拉成如丝般细腻的纤维,经过数道工序制成一卷卷洁白的纱团。

  “这些玻纤产品不但在非洲市场很受欢迎,而且销到了西亚、欧洲。”巨石埃及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新耀说。

  马新耀介绍,巨石埃及成立于2012年1月,共完成了4条玻纤生产线和配套辅助项目建设,是非洲最大的玻纤生产基地,填补了北非玻纤行业的技术空白,助力埃及成为世界第四大玻纤生产国。

  结合苏伊士地区的市场优势和区位优势,泰达合作区开展市场化运作,因地制宜打造化工、建材、纺织、电工电气、金属加工、工程机械等产业,巨石埃及便是较早引入的企业之一。

  “除了交通便利,泰达合作区丰富的用工资源和良好的国际贸易条件,也是吸引我们前来投资的重要因素。”马新耀说。

  在埃及境内生产的工业品向协定地区国家出口,可享受零关税的自由贸易政策待遇,泰达合作区内的企业还可享受税费减免等优惠。“成立以来,巨石埃及累计为当地创造超16.7亿美元的外汇收入,自身总资产也增长超4倍,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马新耀说。

  重点产业项目落地,进一步带动更多配套企业入驻和发展,推动泰达合作区不断完善产业链条。

  “作为泰达合作区重点企业,我们吸引了玻纤织物编织、深加工、运输等领域企业入驻园区,形成了稳定的产业链条。”马新耀介绍,玻纤产业还带动了埃及风力发电、管道制造、汽车配件、家居卫浴等产业的发展。

  截至今年7月底,泰达合作区共吸引170家企业入驻,实际投资额超21亿美元,累计销售额近49亿美元,缴纳税费超2.7亿美元。

  “当前,中国在埃及的投资涉及能源、电力和基础设施等重要领域,期待未来与中国加大在医药、汽车、清洁能源等领域的合作,进一步促进埃及产业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埃及苏伊士运河经济区总局主席贾迈勒丁说。

  促进人才培养

  合作区埃及员工占比达91.3%,团队效率提升

  在泰达合作区西电埃及公司,生产主任安诺尔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便是到变压器车间检查,掌握每道工序的质量和安全情况。

  2015年,安诺尔开始到西电埃及公司工作,从普通车间工人成长为技术骨干。

  西电埃及公司总经理石晨介绍,按照培养方案,企业有计划地组织主要技术人员到西电中国总部进行培训学习和文化交流,不仅提高了埃方员工的技能水平,还增进了相互了解。“目前,西电埃及公司有员工260人,其中埃及员工254人,60%以上是我们培养的工程技术人员。”石晨说。

  泰达合作区的发展壮大,有力带动了当地就业。截至目前,合作区直接解决当地就业9000余人,产业带动就业约7万人。合作区整体的埃及员工占比达91.3%,部分企业的埃及员工占比超过98%。

  通过企业培训指导,技能人才队伍持续壮大,但管理人才依然短缺。对此,中非泰达建立“泰达海外学堂”,以泰达海外模式为基础,传播、分享境外园区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经验,打造本地化人才队伍。

  年近40岁的娜赫拉,已经在泰达合作区工作了14年。她从中非泰达市场营销部的普通员工干起,2015年被提拔为埃及泰达特区开发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负责泰达合作区扩展区的投资运营。

  “刚开始,我对中文和前沿的营销理念都很陌生。”娜赫拉说,“公司对我进行多种培训,还通过泰达海外模式多次安排我到中国进修,深入学习相关运营管理模式,让我不断成长。”

  中埃两国在语言、文化和习俗等方面差异很大,娜赫拉运用自己在中国所学,帮助两国员工更好地交流,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在泰达合作区,埃中员工合作顺畅,埃及员工的职业发展渠道也很通畅。”娜赫拉说。

  “本地化人才具备对当地文化、市场需求和商业环境的深刻理解,降低了沟通成本,促进了埃中员工之间的团结协作,提升了团队的整体效率与凝聚力。在中国企业的帮助下,本地化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不断提升,有力推动了项目落地和业务拓展,为园区发展持续提供动力。”埃及解放研究中心研究员伊玛德说。

  产生辐射效应

  阿联酋、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企业入驻合作区

  在泰达合作区扩展区,中国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埃及球墨铸铁管工厂建设如火如荼。

  今年4月30日,新兴铸管公司埃及25万吨铸管项目举行开工奠基仪式,标志着企业在埃及的球墨铸铁管工厂正式进入建设阶段。

  新兴铸管公司埃及项目负责人马冶介绍,球墨铸铁管被广泛应用于供水、排水、天然气输送等领域,中东、非洲市场需求较大,“在埃及建厂有助于降低生产和运输成本,还能享受当地的优惠政策,帮助企业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

  除了中国企业相继落地,阿联酋、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也在泰达合作区发展。前不久,沙特海夫特拉克特物流集团、叙利亚法耶兹汽车公司等与埃及泰达特区开发公司签署合同,入驻泰达合作区。

  近年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走出去”。泰达合作区的成功,不但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发展的舞台,而且产生了更大范围的辐射效应,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被吸引而来。

  企业在合作区拓展、升级,合作区也从产业集群向产商协同持续升级,在壮大工业的同时积极拓展商贸业务,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力。

  自2015年起,中非泰达开始为非洲多个国际项目建设提供咨询服务——为中国路桥的肯尼亚蒙巴萨自贸区项目、招商局的吉布提项目提供全产业链咨询服务;参与刚果(布)黑角经济特区的预可研评审;为加纳库马西工业园区项目进行前期研究……中非泰达在不断提升自身运营水平的基础上,积极推广园区建设运营经验,助力非洲产业发展,更好服务共建“一带一路”。

  以产促贸,产贸融通。伴随泰达合作区产业发展,区内贸易和物流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埃及财政部、埃及海关总署下设的MTS(埃及科技服务)海关物流系统已落户合作区,为企业提供海关物流一站式服务。

  “金字塔是一块块石头垒成的”,泰达合作区也在中埃两国密切合作中一步步探索,吸引越来越多企业前来投资发展,持续释放中非合作的巨大潜力。

  本期统筹:韩春瑶  

  版式设计:张芳曼  张丹峰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02日 08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