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奥拉夫·米尔曼:以歌为媒,何以搭建德中青少年友谊之桥?

发布时间:2024-11-30 18:33:16 来源: sp20241130

   中新社 柏林1月8日电 题:奥拉夫·米尔曼:以歌为媒,何以搭建德中青少年友谊之桥?

   中新社 记者 马秀秀

  从《让世界充满爱》《疫情过后》等抒情歌曲,到《黄鹤楼》《成都》等民谣,再到《这世界那么多人》《夜空中最亮的星》等流行乐……德国伯乐中文合唱团成员演唱的作品风格多样,其真挚的歌声、干净的唱腔更一度引发中国网友广泛关注。

  作为目前德国唯一一支中学生中文合唱团,德国伯乐中文合唱团成员多次参加重要的德中外交活动,成为德中青少年文化交流的使者。在合唱团影响下,很多学生选择到中国留学。

  伯乐中文合唱团最初组建的契机是什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如何看待德中青少年交往对两国关系未来发展的作用?围绕以上话题,伯乐中文合唱团协会主席奥拉夫·米尔曼(Olaf Millmann)近日接受 中新社 “东西问”独家专访。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 记者:可否介绍下伯乐中文合唱团最初组建的背景和契机,其初衷是什么?

  米尔曼:2024年是合唱团成立十周年。2014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陪同习主席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曾参观伯乐高级文理中学,并建议我们通过唱中文歌来帮助学生学习中文和提升发音。在此背景下,伯乐中文合唱团于2014年3月29日成立。

  合唱团最初是在伯乐高级文理中学,面向那些在课堂学习中文并准备参加高中毕业考试的学生。此外,学唱中文歌,更加有利于学生们了解中国文化。这是我们创立合唱团的基本初衷。

2019年3月29日,合唱团成立五周年音乐会现场。伯乐中文合唱团供图

  回顾近十年来的经历,我们对学生学习中文和改善发音提供了明显支持,同时通过音乐促进了德国和中国青少年之间的文化交流。

   中新社 记者:合唱团经历了怎样的发展?目前成员及主要活动有哪些?

  米尔曼:合唱团最初从小范围开始,比如在教室里、课堂上进行活动,从一开始就受到学生欢迎,因此逐渐壮大起来。创立初期,我们并不容易预见合唱团的未来发展,而是通过观察,逐渐发现这里有些变化,那里有些成长。后来,我们积极与学校的管弦乐队合作,合唱团规模再次扩大,我们有了语言助教和声乐指导。再后来,我们与中国的合唱团一起演出,得到了积极反馈。整个过程自然而然形成一种推动效应。近十年来,我们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明显发展,专业性得以提高。

合唱团成员在德国埃森排练照。伯乐中文合唱团供图

  最初,合唱团主要依赖伯乐高级文理中学的学生,但现在我们是一个独立合唱团。也就是说,无论是对伯乐高级文理中学、还是其他学校的学生,我们都完全开放。我们有一些来自其他城市的成员,也有成员在大学学习、参加工作或者职业培训。这使得整个团队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

  我们现有近40名成员,通常有30到35人定期参加排练,活动范围广泛。我们会进行合唱团活动,包括声乐训练和学唱歌曲;也会有小组合奏,制作录音等。同时,我们也注重合唱团成员语言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准备中文水平考试(HSK)。我们为学生提供学习和排练空间,还尽力传播中国文化。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和驻杜塞尔多夫总领事馆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支持。

   中新社 记者:在您看来,学唱中文歌是促进中文学习行之有效的途径吗?

  米尔曼:绝对是的。我们一直得到反馈说,合唱团对于成员学习中文提供了难以置信的支持。可以想象一下,学习中文时,是坐在家里孤独地尝试学习词汇和发音,还是在小组中进行学习、展示自己,并得到反馈更有帮助?后者会为人提供不可思议的动力。这也是学生在合唱团取得明显进步的原因。

  合唱团成员也有反馈,表示感觉学习中文更自在了,这对他们来说是巨大的动力。

   中新社 记者:多年来,伯乐中文合唱团与中国的交流交往情况如何?

  米尔曼:疫情前我们有着非常密切的交流。通过合唱团工作、到中国旅行及演出等,我们建立起许多联系,结交了许多朋友。尽管疫情对此造成了一些影响,但我们在此期间仍不断通过在线方式保持联系,合唱团还录制了歌曲为武汉加油。

合唱团成员赴华交流时在居庸关长城合影。伯乐中文合唱团供图

  通过合唱团,我们为许多学生争取了中国奖学金的机会,有些学生现在在中国读大学。这是很重要的事,因为这一代年轻人正是在这些友好联系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是德中友谊的未来。前不久我们在杜塞尔多夫迎来了来自成都的学生。看到两国学生又在一起歌唱、共同演奏,真是太棒了。我们计划在2024年春季与合唱团成员一起去中国。我们会与武汉大学再次取得联系,将访问一些城市,再次与许多老朋友相聚。

  我认为增进理解是双向的,不仅是增进德国年轻人对中国的理解,反之亦然。当我们从中国回来后,年轻人总会意识到通过与中国文化交流,他们对自己的文化也有了更深理解。当一个人关注新的、陌生的事物,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理解,并说“是的,我对此感兴趣”时,那他也能更多了解自己和自己的文化。我相信,通过与德国文化接触,中国年轻人也能够更多了解、感知和意识到自己的文化。这是非常重要的。

合唱团成员赴华交流时在北海公园合影。伯乐中文合唱团供图

   中新社 记者:伯乐中文合唱团成功“出圈”的经验有哪些?这在德国其他地方是否有可借鉴性?

  米尔曼:这个问题有点难。我认为,跨越地域界限与不同文化建立联系是很重要的。而与年轻人建立这种联结总是有意义的,因为这样他们可以在友好和相互尊重的环境中相处和成长。对于在德国能否再有类似的中文合唱团“出圈”,我不确定。我希望还会有,我们也会保持开放。任何对音乐、对与中国文化交流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加入我们。欢迎加入我们。

   中新社 记者:您如何看待德中青少年交往对两国关系未来发展的作用?合唱团将如何继续为两国青少年搭建友谊之桥?

  米尔曼:对此,我们可以从德国历史中得出很好的范例。德国和法国之间的大规模敌对关系曾长达数个世纪,发生了多次战争。德法友谊便是通过学生交流建立起来的,然后这一关系得以逐渐加深,今天我们拥有非常牢固的德法友谊。

中德青少年音乐文化分享交流会期间,两国青少年合唱。伯乐中文合唱团供图

  我认为在德国对中国的媒体报道中,仍存在非常错误的印象。每个负责任的公民都应有自己的认知。如果我们给予对中国感兴趣的学生以机会,来形成自己的认知,他们通常会带着积极经历和正面体验回来。我们必须从德国年轻一代着手,在未来减少他们对中国的错误印象,反之亦然。年轻一代是未来的基础。如果我们能够鼓励更多青少年对自己文化之外的其他国家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和接纳程度也会增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有意义的和平共处。而如果我们不亲身经历,就会接受那些我们从未验证过的偏见。

2017年6月17日,在德国留学6年的中国女青年与德国同学在山东省茌平县举行了一场跨国汉唐复古婚礼。史奎华 摄

  我们将继续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比如共同演唱、为中文水平考试做准备,进行书法活动等;也将继续通过中国之行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传播德国文化。当中国年轻人来到德国时,我们也欢迎他们,与他们一起做音乐。这样就能在年轻人之间建立很多联系。这基本就是我们未来几年的目标。我们不是政治家,也不是商业公司,而是通过建立友好关系,致力于为年轻人提供促进德中交流的机会。到目前为止,我们做得还不错,当然我们还会继续努力。

  受访者简介:

  奥拉夫·米尔曼(Olaf Millmann),德国埃森市伯乐高级文理中学副校长,自2021年起担任伯乐中文合唱团主席。作为一名认证教师,他拥有在高级文理中学和综合性学校教授德语、体育和拉丁文的教学资格。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