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挑战”岂能没裁判

发布时间:2024-12-05 20:04:10 来源: sp20241205

  近日,长沙的陈先生参加了某公司的“自律挑战”项目:只要他在35天内做到不玩手机、按时作息等,就能获得40万元高额奖金。他支付了9000元报名费参加,结果不到一天,因为偶然一次揉眼睛就被淘汰了。(12月26日澎湃新闻)

  在某论坛上,“给你一千万元,但1年内不玩任何电子产品”的话题下方,网友纷纷留言表示“完全没问题”“活动哪里报名”“说话要算话”。可见,“重赏”之下,不少“低头族”都愿意为了奖金抬头。然而,当这种挑战在现实中真实发生时,令挑战者难以抵抗的不仅是电子产品的诱惑,还有“自律挑战”协议里的小动作。

  回到上述新闻,看似“滴水不漏”的挑战合同,细究之下却是层层套路。仅以“挑战者不能遮挡面部,如果一次遮挡面部超过3秒即挑战失败”为例,新闻中陈先生因“揉眼睛”被淘汰,貌似很偶然,但仔细想想也有些必然。毕竟,按照挑战要求,挑战期间参与者的作息都要被监控。对于参与者来说,白天意识清醒时或许能绷紧这根弦,但若是睡觉休息,如何能保证不遮挡面部?难不成要在睡前掖好被角、束起双手?另外,作为“自律挑战”的协议规则之一,该要求与自律管理之间的联系也应当打个问号。

  客观来说,非官方挑战存在一些强人所难也是情理之中。不过,“自律挑战”毕竟是付费活动,高昂的报名费用与突破人体生理特征的要求叠加,很难不让人质疑是在“割韭菜”。因此,为保证活动公平进行,避免商家“自编自导”引人入坑,此类活动应引入第三方作为裁判。    

  (广州日报 刘硕)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