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5 14:01:21 来源: sp20241205
看!一块煤炭的奇幻旅程——
自动化的切割机,唤醒沉睡于陕北榆林地底的“乌金”;经过封闭的传送带,筛分、破碎、浮选,去除杂质;加入液体成为水煤浆,沿着长达727公里的管道,“流”到地处关中地区的陕煤集团蒲城清洁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再脱水,进入林立的储罐、塔架、反应釜,产出化工原料。
煤炭“变身”的背后,是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陕煤集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持续探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从智能矿井、智慧矿区,到精细化工、新型能源,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落地生根,陕煤集团聚力科技创新、聚焦转型升级,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坚定前行。
2023年陕煤集团实现营业收入5293亿元,利润431亿元;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636亿元,同比增长0.5%,利润222亿元,同比增长8.9%。
智能开采,“黑领”变“白领”
铁臂起伏,“乌金”滚滚。每40分钟可割一刀煤,每刀割煤3500吨。在榆林市榆阳区,陕煤集团曹家滩矿业有限公司的10米超大采高智能综采工作面日产最高达5.8万吨。
矿井智能化,更“能干”。
曹家滩煤矿300米深的井下,100多米长的钻锚一体化智能快速掘进成套装备旋转着滚筒破开煤层,一边向前掘进,一边支护巷道。在地面上的煤矿调度分控中心,操作人员手握鼠标、动动手指,就能精准指挥这套装备。
往东北近100公里,来到位于毛乌素沙地边缘的陕煤集团神木柠条塔矿业有限公司矿区。井下,防爆电车灵活避障、麻利转弯,一路自动驾驶;地面,大屏上数据闪动,设备运行、生产情况一目了然;空中,无人机飞过、“天眼”巡检,矿区内外尽收眼底。
矿区智慧化,更“聪明”。
“点击鼠标,就能把原煤精准分类,通过皮带运输线驶入筒仓。”在洗选煤运营中心内,坐在电脑前的集控员郭亮笑着说,“过去‘挖煤工’的‘黑领’,已经变成了‘挖煤工程师’的‘白领’。”
“改善安全生产,提高采煤效率,从根本上还是要靠数智技术。”陕煤集团所属陕西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文革说。目前,陕西煤业已建成32处智能矿井、5个智慧矿区,智能化产能达到99%,13类792个生产辅助系统全部实现智能集控、高效运行。
延链成势,“乌金”变“白金”
正在火热建设的贵州花江峡谷大桥,也有陕煤集团产品的身影。
前不久,大桥的第一条智慧主缆索股安装成功,其中对主缆进行“健康监测”的光栅光纤传感器所用的智能碳纤维索,由陕煤集团所属江苏恒神股份有限公司与三峡大学联合设计。它的原材料,正是一块小小的煤。
从一块煤到一根丝,恒神股份的5条千吨级碳纤维生产线,每年能生产碳纤维5000吨,让一块块煤“变身”服装鞋帽、风电叶片、飞机机身。
一根根坚韧的丝、一滴滴金贵的油、一粒粒高端特种蜡、一件件特殊化学品……近年来,陕煤集团持续延长煤炭的产业链和创新链,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
蒲城清洁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研发工厂的包装线上,一粒粒聚烯烃经过称重、包装、运输,运入库房等待销售。“生产线上生产的是食品级改性聚丙烯,可以替代聚苯乙烯,绿色环保,成本更低。”研发工厂负责人瞿光彬说,“这是真正的‘白金’。”
目前,该研发工厂已具备生产6个大类10余种改性聚烯烃产品的能力,在泵头专用料、汽车类定制料等产品研发上也取得了突破,含“新”量、含“金”量不断增加。
低碳转型,“黑色”变“绿色”
紧扣“绿”字谋发展,围绕“低碳”做文章,陕煤集团聚力绿色发展,铺展浓厚“绿色底蕴”。
煤仓与绿树交织相映,洗煤厂旁绿意盎然,生态公园流水潺潺……在陕煤集团红柳林矿业有限公司矿区,采空区进行了立体式生态恢复治理,成为集旅游、生态、产业于一体的生态修复示范项目。
柠条塔矿区建设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张家峁矿区建设地质环境土地复垦示范工程,曹家滩矿区修复采煤沉陷区土地超万亩……陕煤集团在矿山生态修复、地质环境监测、保水开采等绿色低碳技术上取得突破,走出了一条矿区生态修复与碳减排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煤泥、煤矸石等低热值燃料,经过耦合掺烧发电;电石生产过程产生的尾气,经除尘净化后用于煅烧石灰;收集到的净化灰作为燃料燃烧,烘干电石生产原料……地处黄河畔的陕煤集团府谷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新元洁能电厂内,一系列举措变“废”为“宝”,不仅让企业降本增效成果显著,还可将周边工业园区废弃物转化为新能源、新材料。
“我们要充分利用每一块煤,实现煤电清洁高效利用、碳链绿色转型增效、引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陕煤电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平安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11日 01 版)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