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7 23:46:27 来源: sp20241127
为什么三高人群的夏天往往“暗藏风险”?预防心血管疾病有何“妙招”?近日,本报记者专访农工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支部副主委、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全科医学科杨振华,分享三高患者的“度夏指南”。
“夏日风险”从何而来?
三高,即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脂血症的总称,是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在我国,45岁及以上的居民中,三高的共病率高达7.6%。杨振华介绍,对于三高人群来说,温度变化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风险因素”。受气温影响,夏季血压的数值一般会比平时低,有些高血压患者会误以为血压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从而放松警惕。
“血压的变化与温度有一定关系,夏天气温较高,血管易舒张,平时血压高的病人这时会出现相对的血压下降。同理,在寒冷的冬季,血管收缩,也会使部分原本血压正常的病人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杨振华提示,病人这时不可随意停药或改变降压药的服用剂量,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调整降压药的服用量。
除了由于气温升高带来的血压变化,还要关注室内外温差带来的血压波动。夏天,人们难免贪凉,殊不知,空调房与室外形成的温度差,不仅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带来头晕、胸闷等症状,还增加了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血糖和血脂的波动,通常与季节性的关系较弱,但与随季节调整的饮食习惯有密切关系。在高温环境下,人们大多喜食烧烤、冷饮、甜点等高脂、高糖、高盐食物,杨振华提醒,吃的过咸,可能会加重高血压;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会导致血糖升高;而肥肉、动物内脏等胆固醇类、甘油三酯类食物摄入过多时,会影响血脂水平。
夏季过度油腻辛辣、时冷时热的饮食习惯,不仅会引起血压、血糖、血脂的波动,还易引发腹泻,使身体出现电解质紊乱,严重时,还可能造成心脏传导的异常,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
杨振华建议,“三高患者在夏季应特别注意饮食,保持清淡、食养有道、规律进餐。多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食物,而食物的供能比可参考碳水化合物45%—60%、总脂肪20%—35%、蛋白质为15%—20%,减少高盐、高脂和高糖食物的摄入。”
三高人群如何“自我管理”?
“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可能会造成血管的损伤,甚至出现心、脑、肾脏器损害。”在杨振华看来,三高患者在夏季更需加强自我监测和科学管理。
高血压患者可常备血压计,在清晨和晚上定时测量血压,注意血压的波动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措施,杨振华提醒:“晚上的血压数值一般会比早晨低15%左右,这种情况是人正常生理节律,不用过度担心。对于80岁以下高血压患者来说,血压如果超过130/80mmHg,就说明血压控制不达标,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降压药物种类或服药剂量、频次等。脑血管病患者的血压需要控制在140/90mmHg左右。”
夏季饮食多变,血糖易产生较大波动,高血糖患者应当格外关注。杨振华建议,糖尿病患者应在每日空腹和餐后两小时测量血糖,也可选择使用动态血糖监测仪,24小时随时了解血糖变化,再随之调整饮食、运动、药物等。
而高脂血症患者则应定期进行血脂检测,关注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变化,谨遵医嘱,必要时调整饮食和用药。
在日常监测之余,杨振华提示,科学的运动方式可以有效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建议三高患者选择快走、游泳、踏车和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方式,运动时注意避开高温时段,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运动时间以30分钟至1小时为宜,每周坚持3至5次。”
如何保证运动安全?杨振华表示,科学的运动首先需要了解身体可接受的安全的运动强度,尤其是三高患者,应由专业医疗人员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
“可以先进行运动安全性评估,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年龄、病史、身体状况、体能情况、关节健康状况等因素,结合科学评测手段,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进行运动,以及适合进行的运动类型和运动强度,以降低运动可能带来的风险。”杨振华补充,如果身边的医院无法进行运动安全性评估时,患者运动强度应以在运动过程中能正常对话为宜。
运动时,还应警惕中暑、脱水、腹痛等运动性病症的风险,注意补充水分,避免过度出汗导致体内电解质丢失。杨振华提醒,夏季易引发焦虑和烦躁情绪,三高患者需注意心理调节,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波动,同时在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和充足的睡眠,帮助稳定血压和血糖。(完)(《中国新闻》报作者刘益伶报道)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