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6 00:51:05 来源: sp20241216
3个世界地质遗产地——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位于内蒙古乌海市,也被称作“植物庞贝城”;四川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拥有最为密集的中侏罗世恐龙化石;广西桂林喀斯特,以塔状及锥状岩溶地貌为主要特征
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新疆吐鲁番坎儿井,是干旱地区开发地下潜流的水利工程;徽州堨坝—婺源石堨,是砌石引水堰坝类型的水利工程;陕西汉阴凤堰梯田,是顺山地之势形成的灌溉体系;重庆秀山巨丰堰,为有坝引水灌溉工程体系
本报南京9月3日电 (记者吴月辉、姚雪青)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在南京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日前发布了第二批100个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我国有3个地质遗产地入选,分别为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和桂林喀斯特,涉及古生物学、地貌和地质活动过程等领域。
“入选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代表该地质遗产地具有国际最高地学价值和研究水平,并得到有效保护。”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国际地质遗迹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张建平介绍,此次我国入选的3个地质遗产地,是我国地质遗迹的杰出代表,目前我国已有10个地质遗产地入选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
位于内蒙古乌海市的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也被称作“植物庞贝城”。该成煤森林在生长时被倾泻而下的火山灰保存在现今的内蒙古乌达煤田两个煤层之间。火山灰内的高精度锆石定年结果表明,这个成煤森林的年代距今约2.98亿年。
在这里,植物残骸以异常完整的形态被保存下来,部分结构矿化保留了植物内部特征。植物群由石松类、有节类、蕨类等七大类植物构成,具备了现代植被类群中除被子植物以外的各大类群。许多化石还记录了昆虫与植物之间取食等相互作用,以及植物之间攀爬等相互作用,保存了地史时期热带雨林群落及其中不同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细节。目前已发现植物化石50余种,表明了该时期成煤森林的高度多样性和演化程度。
四川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位于四川盆地的自流井背斜的东北端,这里有最为密集的中侏罗世恐龙化石。目前已发掘出200多具恐龙和其他脊椎类动物化石。其中,已鉴定出26属29种,包括蜥脚类、基干新鸟臀类、剑龙类、鱼类、两栖类、龟类、鳄类、蛇颈龙类、翼龙类和兽孔目类,由此组成了中侏罗世高度多样化的脊椎类动物群落。
除了作为蜀龙动物群的类型产地,许多基干类群都是各自类别的典型代表。遗址内还发现了独特的恐龙骨骼结构,如蜥脚类恐龙的尾锤、剑龙的肩棘等,对于推断恐龙的行为至关重要。这一地质遗产地填补了恐龙进化史上的某些空白,为研究恐龙及与其他脊椎类动物的关系提供了样本。
广西桂林喀斯特位于南岭构造带中部,以漓江及其支流周边的塔状及锥状岩溶地貌为主要特征,同时发育有许多洞穴。受古生代构造运动的影响,桂林喀斯特由背斜和向斜组成,形成了独特的岩溶发育盆地。第四纪以来,该地区的差异性构造抬升塑造了地形地貌的多样性,主要形成两种岩溶地貌——塔状岩溶和锥状岩溶。塔状岩溶或“地表流岩溶”在低地占主导地位,外源水汇入产生侧向侵蚀;而锥状岩溶或“垂直渗透岩溶”发生在地势较高处,地下水位较深,降水入渗产生垂向侵蚀。
本报北京9月3日电 (记者王浩)记者从水利部获悉:北京时间9月3日上午,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五届执行理事会上,2024年(第十一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我国的新疆吐鲁番坎儿井、徽州堨坝—婺源石堨(联合申报)、陕西汉阴凤堰梯田、重庆秀山巨丰堰等4个工程申报成功。至此,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达38项。
我国历史上建设了数量众多、类型多样、区域特色鲜明的灌溉工程,许多至今仍在发挥功能。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几乎涵盖了灌溉工程的所有类型,是灌溉工程遗产类型最丰富、分布最广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国家。
坎儿井是历史悠久且极具地域特色的水利灌溉系统,在新疆吐鲁番分布最为集中。坎儿井是干旱地区开采和利用地下潜流的水利工程,通过暗渠利用重力和地面坡度将地下潜流引出地面,作为农业灌溉和人畜饮用水源。坎儿井主要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四部分构成。暗渠用于集水与输水,单条长度在3至5公里之间,最长可达10公里以上,总长度达3200多公里。吐鲁番现存坎儿井1200余条,其中有水坎儿井近190条,年径流量为1.14亿立方米,控制灌溉面积近10万亩,至今仍在持续发挥效益。
堨,一是指堤坝,二是指灌溉田地的水渠。安徽黄山市徽州区和江西婺源县历史上辖于古徽州,都传承了“堨”这种砌石引水堰坝类型的水利工程。由于地理条件等差异,徽州区的古堨大都修建在丰乐河等较大河流上,其规模更大,在当地被称为堨(音huì)坝;婺源县的古堨大都修建在小河溪流上,其规模较小,在当地被称为石堨(音hè)。徽州区现存有古堨坝500余座,其中,500年以上古堨坝5座。婺源县现存坝长5米以上、水位上下高差0.8米以上的石堨共计2052座,其中百年以上的有1181座。古堨营造的优美水景观与古村落、古建筑、古街道等融为一体,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汉阴凤堰梯田位于陕西汉阴县,灌区约5.2万亩。凤堰梯田的大规模开发始于明清时期,古人顺山地之势,借自然之力,形成了以凤堰梯田为代表的“田、渠、塘、溪”灌溉体系。从汉阴的凤凰山水源涵养林、山溪梯田到山塘湿地,分布在1000多米的垂直空间里,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秀山巨丰堰始建于1767年,灌溉工程体系为有坝引水,共有巨丰、永丰、黄角3座拦河坝,渠道通过3座渡槽穿过平江河的两条支流,灌溉范围超过1.6万亩。巨丰堰为“立体化”灌溉工程体系,渠—河立交、渠—渠立交、渠—路立交,其中三拱桥区域为渠—渠—河三层立交,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且仍在使用的砌石渡槽拦河坝,实现了“高水高灌、低水低灌”。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自2014年设立,旨在梳理世界灌溉文明发展脉络、促进灌溉工程遗产保护,总结传统灌溉工程优秀的治水智慧,目前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总数量已达到177项。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04日 15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