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中文的日本政治家海江田万里:求同存异的青少年交流尤为重要

发布时间:2025-01-08 07:53:26 来源: sp20250108

 现任日本众议院副议长的海江田万里,生活经历非常丰富且富有诗意。一方面,作为一名政治家,海江田万里历任日本旧立宪民主党税制调查会长、民主党代表,以及经济产业大臣、内阁府特命担当大臣等要职。另一方面,作为一名热爱中日友好的人士,他在日常生活中不仅擅长中文,还精通中国古诗和书法。可以说,海江田万里是一位多才多艺、与中国文化有着特殊连结的“有缘人”。

日本政治家海江田万里接受人民网采访。视频截图

日本政治家海江田万里接受人民网采访。视频截图

寓意在名中 “不到长城非好汉”

从海江田万里的名字,便可见他与中国颇有渊源。他说,自己名字中的“万里”二字,就是源于中国的“万里长城”。海江田的父亲是一位报刊记者,曾被派驻中国台湾地区,也曾多次到访中国大陆,被中国雄伟壮丽的景色深深打动,便给孩子起名“万里”。当尚在上小学的海江田得知自己的姓名中有“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层寓意之后,小小年纪的他便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学上“汉文(中国文言文)”课时,很多日本学生因为不感兴趣而在课堂上睡着,但海江田总是学得津津有味,成为最专注的爱好者。

海江田回忆道,自己最初接触中文是在1968年。当时他进入大学,将中文选作第三外语进行学习。虽说曾研习过中文,但1975年作为日本国会议员秘书,受中日友好协会邀请首次访华后,他真切感觉到以往在大学学习的中文完全不够用,于是又选择在“中国研究所”(日本一所专门研究中国问题的机构)开办的“中文研修学校”学习了2年中文。这些经历让他此后与中国结下了长期的不解之缘。

潜心搞文学 出书阐述独自观点

海江田的家庭氛围及其本人对中国的关注,不仅成为他学习中文的契机,也让他日后在中国古典文学方面有了相当深入的研究和造诣。海江田回忆说,小时候家中有许多中国古典书籍,《三国志》、《西游记》等中国古典名著常常令他爱不释手,而阅读吉川英治写的《新·水浒传》时,他的心中也随之跌宕起伏。

通过持续研究中国文学,海江田也加深了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深度理解。2023年9月,他出版了《陶渊明的诗歌与人生》一书。当问及为何选择陶渊明作为写作题材时,海江田说,很多人称陶渊明为田园诗人,认为陶渊明是隐世之人,但他却觉得并非如此。他认为,陶渊明其实是在通过诗歌,不断地在阐述着自己对时代的理解和感悟。他表示,希望将通过研究得出的这一不同观点展现在大众面前,这成为他持之以恒写作《陶渊明的诗歌与人生》一书的主要动机。

海江田还透露,他目前正在阅读和李白有关的传记。对比中国古代两名伟大诗人杜甫和李白的作品,他认为杜甫的诗具有更深的含义,而李白的诗更富人生乐趣,因而打算再写一本关于李白的书。

海江田万里寄语中日关系“和则两利,斗则俱伤”。视频截图

海江田万里寄语中日关系“和则两利,斗则俱伤”。视频截图

访华百余次 目睹中国日新月异大发展

谈及1975年首次访华时的情景,海江田回顾说,“当时,廖承志任会长,孙平化任秘书长,通过那次访问,我感受到中日未来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经济充满了机遇”。

之后,海江田便成为中国的常客,累计访华超过100次。在众多访华经历中,令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2009年和2019年。时值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70周年之际,他作为日本国会议员受邀访华,在天安门广场观看了庆祝仪式。他说,自己也生于1949年,从小便关注中国并与新中国同龄的他,能够有机会两次在现场目睹国庆盛典,这两段特殊的中日友好互动的记忆让他久久难忘。

中国突飞猛进的发展,给海江田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回顾说,自己1975年首次访华时,带了一些日本的特色产品作为伴手礼。当时,这些物品在中国不多见,中方人员都非常高兴。但到了2009年、2019年再赴华时,他便感觉没有什么值得作为礼物再带去的了,反而是很多中国出产的物品让自己觉得有带回日本的需求。小中见大,从这个意义上,他感受到中国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

重青年交流 求同存异的互动尤为重要

在与中国交往的过程中,海江田尤为关注青少年之间的交流。他说,中日青少年前往对方国家接触当地社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非常重要且必要。

除了国会议员的工作之外,海江田还担任日中国际交流协会会长一职。他说,协会的活动主要有两项,以往是植树造林,而今最重要的是人员交往,尤其是青少年交流。他介绍到,日中国际交流协会与中国教育部合作,定期安排日本高中生前往中国学习和旅行,并让这些学生将所见所闻写成作文。在作文中,日本学生写下自己观察到的中日之间的种种不同,比如餐桌上的筷子,日本是横着放,而中国是竖着放。他认为,发现不同,同时意识到必须友好相处,这样的交流才能够长久。他表示,两国年轻人之间求同存异的互动尤为重要,如果有机会,希望与日本的高中生一同再次访问中国。

(责编:贾文婷、常红)